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SYSTEM.NEWS.校園焦點

《學老誌》創刊一年 第四期正式發表

【USR】《學老誌》創刊一年 第四期正式發表

June 14, 2024

由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與社科院USR計畫合作出版的《學老誌》,繼第一期於三峽、第二期於臺北與第三期在台中發表後,第四期於6月14日(五)上午,再次回到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的公共事務學院舉辦發表會。本次發表儀式與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攜手合作,讓《學老誌》第四期在這三方聯合主辦的2024第三屆學術研討會「社會共融與韌性」上正式宣告發行;現場上百位學者專家與學生熱情瀏覽,共同分享獲得最新一期出刊《學老誌》的喜悅,並紛紛加入官方社群帳號,一齊將「學老」觀念推廣給家人和全台各地的中高齡者。

研討會開幕式的貴賓冠蓋雲集,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建德、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吳志毅、台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理事長沈瓊桃、國立暨南大學榮譽講座教授詹火生與眾多學者專家皆到場蒞臨指教;國立臺北大學善盡地主之誼,學術副校長陳達新、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張恒豪、社會工作學系主任童伊迪、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暨《學老誌》發行人曾敏傑也親自接待,讓開幕式就有精彩的對話與交流。

在社會工作學系主任童伊迪的介紹下,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也精簡地介紹《學老誌》發展背景,如何從2017年執行大學社會實踐計畫,到2023年盤點計畫資源後,決心創辦一本旨在倡議、推廣與分享學老,幫助「壯世代」追求精彩第三人生的雜誌的經過,他同時分享前三期《學老誌》的主要內容、展示最新出版的第四期;曾敏傑現場更特別提及本期封面人物原本是一位中小企業主,退休後找到吹奏薩克斯風的興趣,更積極組成樂團到各地公益巡演,是讓人敬佩的學老楷模。為了讓參與研討會的來賓更能清楚《學老誌》的理念,現場也設置攤位供來賓索取前四期的刊物,並提供QRcode供大家掃描加入社群,方便及時取得多元主題與知識含量豐富的學老文章。

《學老誌》第四期的「本期專文」由藥師林彥君與助理教授姜紹青共同撰述,深度探討中高齡用藥安全的重要性,作者的老師、也是前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康照洲局長讀完之後,也稱讚寫得真好;「封面人物」為天韻SAX樂團的創辦人李自中,由廖智賢助理報導他如何用薩克斯風吹響第三人生。在「學老主題」中,大學退休教師霍晉明執筆〈從儒家思想汲取老年生活智慧〉;整形外科診所院長曹賜斌則分享抗老化的生活實踐;臺大醫院營養室陳佩蓉主任則鼓勵大家學習如何達到營養與樂趣兼顧的高齡享食生活;北歐式健走協會秘書長楊正華以自身經歷,分享如何運用北歐式健走來強健身心靈;滾石文化董事長段鍾沂則是慷慨授權他曾為法鼓山《人生雜誌》撰寫的〈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一文,這也是國內一篇少見、細膩描述自己老化過程的好文章;文字工作者凃奕豪則以過往執行USR計畫帶領長輩體驗SWITCH的經驗,整合質化與量化數據,介紹高齡科技遊戲的實際效益。

另外在「學老筆記」中,則邀請到前石氏基金會執行長石賡、前遠雄耶魯社區主委賴素卿與臺北大學USR橘子讀書會成員黄素鳯撰文,分別以詩詞創作、活動側記與進修感觸,分享了個人的學老經驗與心得。在「學老方案」中,由沙榮貴下筆記錄臺北大學食物森林的源起與齊耕的收穫;施冰冰助理則是報導了《學老誌》第三期前進台中發表的精采歷程。「學老書庫」則是由曾敏傑教授推薦日本精神科權威和田秀樹《幸齡人生70開始》一書,而他也將閱讀後獲得的靈感發揮在本期的編輯語〈學老密碼56789〉,絕對值得讀者閱覽並思考,如何掌握密碼對人生下半場的重要性。

《學老誌》以季刊形式發行到第四期,已經是擁有一年穩定出刊的基礎,更累積多達60篇文章的豐富資料庫,曾敏傑表示目前已有9篇文章獲得聯合報元氣網、天下文化―銀天下、ETToday―新聞雲與今周刊等平台的全文轉載,顯示主流媒體對於《學老誌》的內容給予高度評價與肯定。同時前三期也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新北市社會局、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的贊助下加印,讓《學老誌》可以定期寄送全國各大學圖書館、六都總圖書館及分館、各縣市總圖書館,同時也授權國家圖書館與華藝線上圖書館供讀者使用,不論是實體刊物或是網路,民眾皆可在國內方便閱覽或下載,全球也有一千多家大學的資料庫中有收錄。

《學老誌》第四期的出版要特別感謝明緯公益基金會的支持,40年耕耘有成的明緯集團,以「心懷善意」的初衷持續執行SDG計畫,推動各項公益關懷行動,並以長者、兒少及身心障礙者為服務對象,由於創辦人林國棟認同臺北大學高齡中心的理念與價值,故挹注資源助印第四期《學老誌》,一起攜手《學老誌》為高齡化社會盡一份心力,也期待為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環境。為幫助《學老誌》的永續經營,未來讀者只要捐助兩千元(或以上),都可以由國立臺北大學開具可抵稅的捐款證明,同時也將寄送一年共四期的《學老誌》,歡迎大家給予支持,同時幫助台灣面對超高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

戰後嬰兒潮世代正在步入老化,2025年高齡化社會即將到來,每個人都會和「學老」有所關聯,除了自己會老化,家中總也有長輩需要照顧,因此《學老誌》將會是不分年齡、面對老化的最佳資源手冊。歡迎大家邀請身邊的朋友點擊連結→https://lin.ee/DvIX9mL,與《學老誌》做朋友,關心自己的退休生活,掌握最新的高齡社會趨勢與相關議題,一起認真學老。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USR】《學老誌》創刊一年 第四期正式發表
第三屆全國大專領袖高峰會

第三屆全國大專領袖高峰會再掀熱潮;九大產業巨頭齊聚國立臺北大學!

June 11, 2024

每一場高等教育高峰會皆有其獨特之處,但試問有多少活動能讓大學生在一天內聆聽到關於金融、網路、不動產、能源、半導體、汽車、通路、航空、電信等九大產業的最新趨勢與發展呢?這正是由國立臺北大學社團「北大創業家」主辦「第三屆全國大專領袖高峰會」的魅力所在!

2024627日,這場備受矚目、期待已久的高峰會將於臺北大學三峽總校區盛大登場,主題為「領袖魅力、領導統御」。活動隆重邀請九位來自知名企業的領袖親臨現場,分享其成功之道與領導智慧;更期許全國大學生能夠近距離接觸了解這些企業巨頭的經營心法。此外,學生們還將有機會與企業代表進行直接性且面對面的深度問答和交流,探索企業運作的內幕,對於未來職涯規劃無疑是一大引導與助力。

本校校史自-前身中興法商學院計起,不僅已具75年悠久芢冉時光,更擁有逾10萬名校友。7個學院、18個學系,涵蓋法、商、公共事務、社會科學、人文、電機資訊、永續創新等學術領域;此外,與臺北科技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臺灣海洋大學共進一步組成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整合交流全國最為豐富的跨域資源和人才,自是不言可喻。大專領袖高峰會由臺北大學/北大創業家鼎力執行,該社團12年來致力於提供實作環境,讓學生與市場接軌,進而培養職場競爭力。此次高峰會的舉辦完全依靠學生團隊的創業精神,從零到有-打造出這場職涯盛會。

過去兩屆活動已成功吸引超過50所大學、400位跨校學生熱情參與,反響甚是熱烈。2024年第三屆全國大專領袖高峰會,亦勢必將能吸引來自全國逾100所大學、500名跨校學生熱情參與,共聚一堂、教學相長,為疫情後的社會重振信心,並為台灣各地的創生貢獻力量。尤其,本次活動特別加入「百年三峽古早味辦桌」,席開50桌,讓學生們在品嚐美食的同時,亦能增進跨校聯誼交流,增注青年學生的創生新力!

不論您是對未來產業趨勢充滿好奇,亦或是期盼提升自身領導力,這場高峰會將不容錯過、切莫向隅。歡迎立即報名,與我們一起邁向卓越的未來!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ntpusummit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第三屆全國大專領袖高峰會再掀熱潮;九大產業巨頭齊聚國立臺北大學!
校長為畢業生頒發證書及正冠

期勉畢業生 校長:致力四個面向邁向成功

June 8, 2024

臺北大學於8日舉行畢業典禮,歡送今年即將踏出校園的畢業生們。面對當前AI、永續和國際化,校長李承嘉期勉同學們,要持續致力於「跨域」、「科技」、「永續」及「國際」等面向,才能在未來保持最佳競爭力。

李承嘉校長告訴畢業生們,在人生的旅途中,最重要的考試並不一定在學校,更重要的是在畢業之後的各項試煉。在這個快速變動的社會中,要獲得成功,不可避免將接受更多的檢驗。他告訴大家,要從「跨域」、「科技」、「永續」及「國際」四個面向不斷學習,才能因應當前AI發展、落實永續行動和全球性的人才競爭。

校友總會理事長林錫埼也和同學們分享影響他人生的三個重要觀念,分別為「信念創造實相」、「個性決定命運」和「健康快樂」。林錫埼說,發生在身上的事情,都是自己的信念所引起,每個人應用更積極和樂觀的信念,面對人生一切挑戰。另外,個性雖然不容易改,但可以從小習慣逐漸改變,進而創造自己的「好命運」。最重要的,則是學會釋放壓力,以快樂的心迎接挑戰、常保健康。

今年畢業典禮邀請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和畢業生分享他的人生心得。他提供畢業生三點建議,以深思自己的未來。首先為認識自己、追隨熱情;其次為尋找有價值的工作、勇敢面對逆境;最後是要常懷知福、惜緣和感恩的心。黃男州告訴畢業生們,認識自己,需要多用一份心,內在最真誠的聲音,會告訴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而從事的工作,應該對社會有貢獻,並迎接各種挑戰和逆境。「才華和學歷從來都不是成功人生的保證書,挫折和失敗卻一定是必經路程。」黃男州要每個人常保感恩的心,才能讓人生更圓滿。

今年畢業生代表致詞,分別是休運系廖志愷、經濟系林文慧和應外系楊佳翰,他們共同回顧了社團博覽會、社團聯展、營隊、球隊,以及各類講座、研討會,舞出了大學四年青春。「感謝臺北大學,讓我們有國際移動機會、語言課程和職業發展計畫,打開了通往成功的窄門。」楊佳翰說,在學校裡,形形色色的語言、文化和觀點,使同學們得以譜出動人的交響樂。

提及學校力推的雙語計畫,廖志愷說,透過獎學金來鼓勵同學投身於英語學習,學校也提供學生許多英文健診諮詢。「每一次社課,都記錄了我們的青春和熱情;每一次成長,都是對生命力的展現。」他強調社團不僅僅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廖志愷認為,帶著這些社團經歷離開校園,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只要保持學習的態度,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學校為我們舉辦的就業博覽會及各種實習機會,讓我們有機會接觸不同的產業。」掃清對未來的焦慮跟迷惘,林文慧告訴在場畢業生們,是時候決定自己的人生,勇敢跨出舒適圈,在未知的道路上,不畏懼前行,挑戰自己、拓展視野,把握每個機會,成就無限可能。

今年頒發飛鳶獎給160位品學兼優及傑出表現的畢業生,另頒發57位畢業生斐陶斐證書。祝福畢業生們,找出自我定位、適性發展,在各自的領域中,揮灑出獨特色彩。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期勉畢業生 校長:致力四個面向邁向成功
四校貴賓及USR助理合影

113年度國立臺北大學USR共同培力講座— Walk Tall戶外教育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劃

June 7, 2024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永續組長久以來保持良好密切的合作關係,112年底四校聯合決議未來將合作舉辦USR共同培力活動,由四校依序分別舉辦,邀請四校貴賓實際走訪各校參與活動,促進更深厚的互動連結,相互學習USR計畫執行經驗,深化大學社會責任影響力。

113年5月27日,由本校永續辦公室首發舉辦113年第一場USR共同培力講座,邀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張力亞副教授擔任主講人,分享其主持USR計畫「Walk Tall戶外教育學習生態系統創新」相關經驗。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四校貴賓熱情參加,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團隊社會責任實踐與永續發展中心蔡國珍主任、研究發展處張文哲研發長帶領各USR計畫助理參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由李育奇助理教授及計畫助理一同共襄盛舉;臺北醫學大學由社會創新組蔡麗玲組長代表出席。

張力亞副教授於演講表示,USR計畫執行的成敗,教師及人才培育扮演關鍵角色,尤其暨南國際大學位處於南投縣埔里鎮,如何強化計畫執行教師與在地的連結度相當重要。例如,對內組織與經營教師社群,建立對話及行動共識,共同研發營隊或教案內容,培養種子教師等等。

此外,學生的培育也需要用心耕耘,若能使學生對當地議題產生共鳴與關心,未來將有機會能讓根留在地,畢業學生持續投入在地工作。而場域經營與利害關係人之交流,亦為USR計畫執行的重點,透過長時間的瞭解、資源盤點、關係經營等,建立與當地的信任度及合作模式,有助於計畫的推動與創新內容的引入。 

講座現場互動熱絡,四校貴賓接連拋出計畫執行的具體問題向張力亞副教授討教,彼此交換經驗與建議,使本場USR共同培力講座發揮實質的交流功能。今年下半年,海洋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及臺北醫學大學將接棒辦理USR培力活動,期待各校成員移師至不同場域時,激盪出新穎的想法,為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注入全新的動力。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113年度國立臺北大學USR共同培力講座— Walk Tall戶外教育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劃
SYSTEM.NEWS.公告列表
GENERAL.三峽校區
SYSTEM.REAL_TIME_INFO.天氣資訊

SYSTEM.REAL_TIME_INFO.公車(正門) :
SYSTEM.REAL_TIME_INFO.點擊編號可查詢公車動態
SYSTEM.REAL_TIME_INFO.鶯歌火車站
YouBike
SYSTEM.REAL_TIME_INFO.新北市YouBike站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