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USR】銀髮助教入班協助客謠教學

社科院USR計畫結合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開設的「客家音樂戲劇賞析」課程,本學期安排四位客家銀髮助教入班,協助學生期末的客家歌謠成果發表。在最後三周的練習中,林子晴老師邀請銀髮助教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帶領十三位修課同學進行討論,包含歌謠選曲、客語發音修正、以及地方特色的交流,最終幫助同學們完成了期末成果發表。在成果發表結束後,大家也一起享用客家點心,讓這學期的課程完美落幕;本次課程不僅成功促進不同跨年齡及跨族群交流,也讓同學在學習客家歌謠的過程達到美學與人文素養的提升。

在第一週的課程中,銀髮助教們帶著精心挑選的照片及故事,一一為同學們介紹自己家鄉的文化特色,內容涵蓋飲食、生活、建築及表演。來自新竹和苗栗的徐鳳英助教及溫瑞珍助教,示範了新竹海陸腔調和市縣腔調的分別,並分享兩首旋律朗朗上口的客家童謠。而另一組來自苗栗泰安鄉和屏東竹田的劉秀錦和陳桂英助教,他們也為同學帶來〈十八姑娘〉和〈月光光〉兩首歌,並且透過故事性的編劇,幫助同學搭配歌謠練習表演。

在第二周課程,助教們更為同學從家裡帶來了表演服裝道具,扁擔、斗笠和頭巾都搭配著選曲的意境而準備。也有同學感動地分享「花手巾特別好看,且感覺象徵著那個青春年代,一段感情的珍貴和回憶。」為了讓同學能在第三週的成果發表前做足準備,助教另外還將歌謠客語發音的音檔錄下,讓同學們回家後還能充分練習。

成果發表當天,兩組同學分別進行了兩首歌謠表演,並透過簡報分享三週下來各自對客家文化的認識。有同學分享道:「伯公伯婆廟、客家祠堂、還有一些傳統的建築方式、服裝,都讓我印象深刻,特別是在李氏宗祠的部分,他們利用古典祭祖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活動,還有八音鼓吹在街上遊行讓我覺得很特別,有機會也想去參加看看!」;也有同學說:「這門通識課程不僅是坐在座位聽課而已,更可以欣賞客家音樂的美、學到語言,還能學會唱客語歌並且表演,有許多在客家領域深耕的老師來教導我們,真的受益良多!」還有同學說:「我自己有點放不開,估計到時候表演時需要很大的勇氣!從兩位老師的身上可以看到,他們對自身文化的熱愛,如此熱情為我們介紹客家曲、在地文化,由衷的敬佩他們。」

三週的期末課程最後,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也在現場頒發感謝狀,謝謝客家銀髮志工參與學習,以最日常、貼近生活的方式,在課程中陪伴並帶領同學加速認識客家文化。同學也從長輩的經驗更認識到上一代的生活面貌。多年前社科院USR計畫即與林子晴、辛法春、劉素芬老師推動「青銀共學」的實驗課程,很高興這樣的課程可以繼續延續下去,例如本次青銀共學的課程不僅拉近了同學與客家文化的關係,也縮短了不同年齡層的距離,未來USR計畫也將繼續協助推動青銀共學的推廣,促進跨世代間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