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波蘭亞當密茲凱維奇大學 深化學術與文化交流
林道通校長於114年9月3日接待波蘭亞當密茲凱維奇大學(Adam Mickiewicz University, AMU)貴賓來訪,教育部長官亦親臨現場,展現對此次學術交流的高度重視。本校林道通校長代表全體師生致歡迎詞,強調此訪是雙方合作旅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象徵多年來成果的累積與深厚情誼。
出席本次會晤的貴賓包括波蘭亞當密茲凱維奇大學校長 Prof. Bogumila Kaniewska (兼波蘭大學校長協會主席)、宣傳與溝通校長代表 Prof. Krzysztof Czeslaw Duda,以及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陳鈺林秘書。臺北大學方面,由校長林道通親自主持,並邀集國際事務處國際長韋岱思、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林昭吟、人文學院院長朱孟庭、應用外語學系主任王景智及國際合作組組長陳克瀚等師長出席,共同見證雙方合作交流。
林校長指出,自 1949 年創校以來,本校始終致力於追求學術卓越與推動國際發展,目前已與全球 223 所大學建立夥伴關係,其中包含 8 所波蘭學校,使波蘭成為本校在歐洲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臺灣與波蘭雙方在教育與文化上共享共同重視的價值,如民主歷史、文學與藝術,這些共同理念也成為雙方深化合作的重要基礎。
亞當密茲凱維奇大學校長 Bogumila Kaniewska 回應表示,台北大學是 AMU 最重要的姐妹校之一,雙方長期保持頻繁且良好的互動。她期許未來在現有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實質合作,包括在共同關注的特定領域開設線上課程、推動共同研究、教師短期前往研究與移地教學,並歡迎本校學生赴 AMU 參加暑期營隊,共同開創合作新局面。
臺北大學與亞當密茲凱維奇大學的合作可追溯至 2009 年的學生交換協議,並於 2023 年進一步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多年來,雙方師生交流持續深化,除交換生計畫外,更有波蘭教師受邀來校短期教學,顯示雙方學術連結日益緊密。
展望未來,兩校將持續在師生交流與合作研究等面向深化合作,並致力於建構更高品質的國際交流平台,推動學術成長與全球連結。韋岱思國際長表示,此次來訪不僅再次肯定了臺北大學與亞當密茲凱維奇大學的緊密合作,更象徵臺灣與波蘭攜手打造更廣泛的學術與文化橋樑。雙方將在持續合作中開創更多可能,為師生與社會帶來更豐碩的成果。
歡迎波茨坦應用科學大學來訪 深化台德學術合作
林道通校長於114年9月2日熱烈接待德國波茨坦應用科學大學(Potsdam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來訪團隊,校長 Schmitt-Rodermund 親自率團蒞臨,教育部長官亦親臨指導,展現對高等教育國際交流的高度重視。校長林道通代表本校致歡迎詞,並期盼雙方藉由此次交流,開啟更深層次的合作契機。
波茨坦應用科學大學代表團包括校長 Eva Schmitt-Rodermund 教授、國際事務副校長兼視覺介面設計教授 Constanze Langer、軟體介面設計教授兼碩士設計學程主任 Frank Heidmann 教授、國際事務處主任 Anke Weiß 博士,並由教育部國際司交流科楊舜帆先生陪同來訪。本校則由本校林道通校長、張玉山行政副校長、韋岱思國際長、國際學院詹佳縈院長、馬國勳副院長暨智慧永續發展學士學程主任、院秘書巴桑塔老師及國際處國際合作組陳克瀚組長出席。
林校長表示,自1949年創校以來,本校秉持學術卓越與國際發展精神,積極推動跨領域課程與學生能力養成,鼓勵教師參與跨國研究。校方與德國長期保持學術連結,目前已有33位教師於18所德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涵蓋法律、人文、社會科學及電機資訊等領域,對研究與教學發展影響深遠。此外,本校已與223所海外姐妹校建立夥伴關係,其中7所為德國大學,5所開展交換學生計畫;近五年德國持續為學生熱門交流目的地,並積極參與 Erasmus+ 計畫,取得良好成果。Schmitt-Rodermund 校長表示,波茨坦應用科學大學與台灣學校有長期合作經驗,合作成效良好。她肯定本校優美的校園環境與教學資源,並期盼未來能與本校展開更多交流與合作計畫,推動雙方在學術與學生培育上的進一步合作。
會議中,雙方對各自的單位、學術資源及研究領域進行了詳細介紹,並就未來發展方向展開深入討論,共同展望在課程開設、研究計畫及師生互動等方面的可能性。本校將深化與波茨坦應用科學大學的合作關係,整合學校簡介、學程與英文授課課程資料及研究人員名單,促進雙方交流與學術互動。雙方將朝簽署合作備忘錄方向前進,媒合有意參與的教師與研究團隊,並探討開設共同課程及運用校內外補助的方案,以支持教師互訪與聯合研究。
北聯大攜手四校迎越南高中生 兩週密集體驗華語與跨領域課程
來自越南胡志明市的37位高中生及2位隨隊教師,今夏來臺參與一場融合華語學習與跨領域探索的短期研習計畫。此次活動由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共同辦理,與駐胡志明市辦事處教育組合作,串聯北臺四校資源,讓越南學子全方位體驗華語教學、多元文化與專業課程的結合。
第一週的課程以本校三峽校區為主要教學基地,學員們不僅入住學生宿舍,更深入參與華語學習與多元特色課程,全面體驗三峽校園生活與台灣文化。華語課程依照學生程度分為初階A班與初階B班,透過小班分組教學,提升語言學習成效。國際處特別與華語中心合作,A班邀請吳品慧老師授課,課程內容著重於聲韻母與聲調發音、基礎語法(如「有」、「的」、「個」)與生活用語,協助學生建立穩固的語言基礎;B班則由創新華語文教學學士學位學程鍾叡逸助理教授授課,採用情境式教學與任務導向學習,讓學生在便利商店購物、夜市探訪、手搖飲點餐等真實情境中實際運用華語。最後一堂課更安排在便利商店現場進行語言實踐,讓學員充分體驗語言與生活的結合。
除語言課程外,本校國際處也規劃跨領域體驗課程,與永續創新國際學院兩個學士學位學程—智慧永續發展與管理(SSDM)、創新華語文教學(ITCSL)—共同合作,安排涵蓋科技與人文的實作內容。由SSDM學程雷中仁助理教授主講”Jumpstart Your Coding with Python”與”Getting Smart with Machine Learning”,帶領學生從程式設計入門進入機器學習領域;ITCSL學程則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鄭彩娥老師,主持傳統剪紙藝術工作坊,讓學生親手創作作品,體驗台灣人文藝術之美。學員在本校期間,從語言訓練到跨域實作,全方位感受臺灣教育的多元風貌與深度。
研習團第二週轉往臺北科技大學與臺灣海洋大學等成員學校進行,課程設計延續跨領域精神,包含海洋科技體驗、操船模擬及氣候變遷議題討論等特色教學,並安排前往大稻埕、淡水等地的文化探訪行程,讓學生在學習之外,更深入認識台灣的歷史與在地風貌。根據結業滿意度調查,所有學員對課程與活動皆給予高度評價。多位學生表示,透過本次研習不僅大幅提升了華語能力,也對台灣文化、美食與人情味留下深刻印象,並進一步激發了對人工智慧、醫學與海洋等專業領域的濃厚興趣。
本校未來將持續透過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深化與國際夥伴的合作,結合創新教學與多元資源,積極推動海外學生來臺短期體驗與交流,讓更多青年能親身感受臺灣教育的特色與文化魅力,拓展國際視野,並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學生選擇來臺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