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SYSTEM.NEWS.校園焦點

共識營合影

新任主管共識營 共構團隊合作

August 15, 2025

隨著新團隊上工,為利校內各單位平行溝通,對跨單位校務議題取得共識,在林道通校長指示下,由人事室與秘書室籌辦共識營,於8月14、15日舉行,邀集校內一級學術、行政單位主管及校級研究中心主任,針對當前校內重要業務共同討論,期望藉由此次共識營,對各項議題找出合作方向與執行方案。

林道通校長告訴參與共識營主管們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他強調唯有團隊合作,才能為臺北大學創造更好未來。期望透過這次共識營,凝聚團隊共識,以利後續校務推動。

此次共識營為期2日,讓主管們熟悉彼此,首日上午透過破冰遊戲聯繫情感。在講師帶領下,設計各項小活動,迅速讓主管們了解彼此,活絡氣氛,並建立團隊意識。

下午先由主計室為所有主管說明臺北大學財務狀況,以便各單位推動業務時,能事先掌握預算配置。共識營首日重心,在於校務重點研析,側重於短期內可執行的各項目標。由於議題較多,分為3組討論。由陳宥杉、張玉山及朱炫璉三位副校長主持。以林道通校長6項治校主軸為基礎,透過校務研析,各單位就各管業務,事前對於迫切性高、最具效果和立即可行者,列為短期可達致目標。再針對這些短期目標,提出所需配套內容,以及預計可完成時間,以供討論。部分目標需跨處室協力辦理,經由共同討論找出合作方向。

第二天共識營分為上下午場次,上午由校內各單位提出目標規劃報告,報告單位為秘書室、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研發處、國際處、進修暨推廣部、通識中心、圖書館、資訊中心、校友中心、體育室、永續辦公室、深耕辦公室,以及永續創新國際學院,各單位主管報告未來一年內業務推動重點,以及相對應的執行方式、進度和成效,力求業務具體落實。

下午場次為「世界咖啡館」,世界咖啡館的進行方式,在於把「對話」作為核心流程,找出有助於達成目標的必要方案。過程以會談方式進行,集合數人為單位進行討論,規劃出多回合議題,並鼓勵參與者在回合當中分享個人想法,同時也積極聆聽他人意見。藉由逐次話過程,探索不同觀點背後的思考方法和各自立場,並於對談回合的後半段,引導參與者從這些觀點中,來找出集體行動方案。

為便於討論,此次世界咖啡館由校長提出3個主題,分為6組討論,並配有各組桌長,以3回合模式跑桌。這3個主題分別為高教深耕計畫的重整與創新、提升研究風氣和研究團隊並申請各類研究計畫,以及透過提升行政效率與品質提升校譽。對於這3個議題,由桌長引導深度討論,另由行政同仁紀錄討論結果,彙整為後續校務執行的重要參考。

綜整2天共識營討論,林道通校長告訴所有主管,組織文化的改變,不是一天可以達成,必須依賴決心來加以轉變,激發同仁的潛能,產出比預期更好的結果。

隨著新校長上任和新團隊成形,今年度共識營定位於團隊正式上工前的「行前會議」,目的在於確認業務推動順序,以及做好單位間橫向溝通,讓新學年的各項校務,得以順利推行。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新任主管共識營 共構團隊合作
全體大合照

「跨越語言與文化的橋梁」2025哈佛臺灣英文領導營盛大開幕

August 14, 2025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語言與文化已不再是阻隔人們的高牆,而是串連世界的橋梁。114 年 8 月 13 日上午 10 時,「2025 哈佛臺灣英文領導營」(Harvard Undergraduate Taiw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HUTLC)於本校商學院國際會議廳隆重揭幕。現場嘉賓雲集、氣氛熱烈,開啟為期七天的國際交流盛宴,也為近百位來自全台各地的優秀高中職學員,鋪展一段跨越語言、文化與思想的精采旅程。

貴賓雲集,共同為青年喝采
       本次開幕式特別邀請到多位重量級貴賓蒞臨,包含中華民國哈佛校友會王嘉穗副會長、新北市青年局邱兆梅局長、本校永續創新國際學院詹佳縈院長、應用外語學系藍蕾教授,以及新北市青年局謝明穎科長、廖涵羽股長、郭芳吟科員、課外活動指導組 陳三義組長等,親臨現場表達對青年人才培育的支持與勉勵。
開幕致詞中,貴賓們一致肯定哈佛臺灣英文領導營在促進國際交流、培養青年領導力方面的重要價值。HUTLC 的核心精神是「創造全英語環境,讓不同背景的優秀青年彼此激盪」;鼓勵學員們勇於走出舒適圈,將在營期間的所見所聞,化為未來面對世界的自信與勇氣;並分享跨文化溝通的重要性,以及語言作為理解世界的鑰匙,期許同學們善用這段寶貴時光,拓展國際視野。

從哈佛到北大,延續 17 年的教育情誼
       哈佛臺灣英文領導營的起源,可追溯至美國哈佛大學的Harvard Taiwanese Cultural Society(TCS),該社團由哈佛學生組成,致力於向世界推廣臺灣文化。自 2008 年起,TCS 與本校攜手合作舉辦 HUTLC,首屆便吸引全台 50 名優秀高中生參與。這項合作不僅為本校國際交流史譜下重要篇章,更形塑校園獨有的跨國教育品牌。
17 年來,HUTLC 始終秉持**「以青年為核心、以國際為舞台」**的理念,由哈佛大學學生擔任課程講師,本校學生擔任助教與行政協助,雙方透過緊密合作,讓參與者在短短一週內浸潤於全英語的互動環境,並從多元文化交流中,培養批判思考與領導力。今年的營隊延續這份初心,於 8 月 13 日至 8 月 19 日盛大展開,為學員帶來更多元、更深刻的體驗。

多元課程,啟發領導與國際視野
本屆營隊課程安排可謂精彩紛呈,充分體現「做中學、學中思」的教育精神:

  • Homeroom 小組討論:10 位學員為一班,由哈佛講師、本校助教與學生講師共同帶領,就不同時事主題進行深度討論。
  • 領導力專題課程:由哈佛講師開授 60 分鐘的專題,引導學員認識領導的多重面向。
  • Mini Lecture:與 Homeroom 主題呼應,幫助學員將知識融入討論與實作。
  • 才藝課程:講師分享個人專長,如舞蹈、詩作、辯論等,激發多元興趣。
  • Career Fair:邀請來自各行各業的哈佛校友,分享人生歷程與職涯規劃,啟發學員思考未來方向。
  • 專題演講與 Q&A:與傑出領袖面對面交流,近距離汲取智慧與經驗。
  • 其他:Journal Time-日記時間;HUTLC Olympics-美式團康活動;Talent show-學員才藝呈現;Prom-仿效美國舞會,讓學員體驗美式文化風情;Mixer-創造專屬社交網,以維持哈佛台灣英文領導營發展的永續性。
    這些課程不僅讓學生在語言表達、團隊合作、跨文化理解等方面全面提升,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面對全球挑戰所需的軟實力與硬實力。

跨文化交流的三大效益
本營隊的預期效益明確而深遠:
1.促進台美文化交流,拓展國際觀
   學員與哈佛講師的密切互動,讓彼此在課堂內外深刻感受彼此文化的底蘊與差異。
2.提升英文溝通與表達能力
   全英語沉浸式環境,大幅增進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強化未來在國際舞台上的競爭力。
3.培養批判思考與領導能力
   營隊倡導獨立思考與勇於表達,讓學員在交流中學會傾聽與包容,並培養整合觀點、引領團隊的能力。

哈佛營團隊戮力籌辦及課指組全程輔導與支持
       本次活動由哈佛臺灣文化會(Harvard-Radcliffe Taiwanese Cultural Society)與本校 ICON 國際交流暨領導人才培訓社共同主辦,並由課指組全程輔導活動籌辦。我們深知,青年是社會未來的棟樑,而跨文化交流與領導力養成,正是面對 21 世紀挑戰的關鍵能力。
從籌備階段到活動開幕,課指組也與主辦團隊保持緊密聯繫,協助處理行政流程、經費等相關資源整合與場地安排,確保營隊能在安全、順暢且充滿啟發性的環境中進行;期使提供後勤支援之餘,更是陪伴與見證每一位青年在過程中的成長與蛻變。

結語:以青年之名,與世界相遇
       「2025 哈佛臺灣英文領導營」似一扇窗,讓學員看見更廣闊的世界;也似一面鏡,映照出自身的潛力與價值。當這群滿懷熱情的青年,在全英語環境中彼此激盪、相互學習,他們不僅學會語言,更學會理解、尊重與合作——這些都是未來跨越國界的關鍵能力。
相信在這七天的相遇之後,他們將帶著新的視野、新的思維,回到各自的生活與學習場域,繼續成為改變社會、連結世界的力量。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跨越語言與文化的橋梁」2025哈佛臺灣英文領導營盛大開幕
【USR】臺北大學《學老誌》新推有聲書服務

【USR】臺北大學《學老誌》新推有聲書服務

August 14, 2025

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及社科院USR計畫協力合作,於20239月創刊《學老誌》季刊,這是一份專為中高齡者學習適應老化的刊物,也是國內第一份公益性與教育性的刊物;兩年出版八期以來,以專業、實用、深度、溫暖兼具的內容,陪伴中高齡者透過學習追求活躍老化,也成為全國指標性的高齡學習刊物。考量部分長輩閱讀上的不便,本月再創新里程碑——正式推出有聲書服務,期望以更多元的形式,陪伴中高齡長輩一同「聽書學老」。

創刊兩年 推廣有成

臺灣已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長者,為幫助中高齡者退休適應老化,《學老誌》以健康養生、心理調適、文化視野與人物故事為主軸,將多元的學習內容收錄其中,幫助讀者系統化地面對退休與老化的挑戰。自創刊以來,已發表超過117篇文章,並固定於官方網站、LINEYouTubeFaceBook四大平台同步上架;同時,也積極與國家圖書館和華藝線上圖書館合作,分別取得國際期刊編號(ISSN)與政府出版品編號(GPN)的認證,更開發各方檢索與下載的便利管道,如今全國民眾與世界1,013所大學,都能看到《學老誌》各期所有的內容,也擴大雜誌的社會影響力,實質促進以終身學習因應老化。

在刊物實體推廣方面,《學老誌》固定寄送上架於全國圖書館、大學圖書館、高齡友善診所、家庭教育中心、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樂齡大學、樂齡學習中心等近兩千處據點;並陸續與基隆市、新北市、新竹縣、台中市等社會局處合作,深入一千餘處社區照顧據點,讓據點中的長輩也能觸及最新的學習資訊。根據統計,目前《學老誌》官方LINE訂閱人數已達5,169人,官網文章瀏覽人次更是突破45,389人次,顯示各界對退休適應議題的高度關注。

《學老誌》八月最新的數據顯示,最主要的訂閱者為6064歲族群(20.4%),其次為5559歲族群(16.6%),可見「準退休」與「新退休」族群對於老化適應的知識、經驗與情感支持有明顯需求。此階段長輩正處於人生轉換的重要時期,以本刊經常引用日本和田秀樹醫師的觀點而言,年紀55-64歲的人口群,甚至70歲以前的人口群,只要在這個階段多多以「奮老」和「抗老」的心態,認真在生活中實踐,身心就會在80歲之後與多數老人有顯著不同。而《學老誌》正是陪伴長輩朝向和田秀樹醫師「人生幸齡七十開始」的平台,我們對於長輩的健康維持、生活規劃、社會參與與心靈調適等議題,持續以知識進行服務,持續倡議長輩的自覺與自學,並為自我的晚美人生負責。

有聲書讓學習更貼近生活

為回應讀者需求,讓閱讀不受視力、環境或時間限制,《學老誌》首度推出的有聲書服務,最大特色是「隨時可聽」,不論是在做家事、運動、通勤或休息片刻,都能用耳朵吸收知識,即使兩小時,就能收穫完整而豐富的內容。第一輯的主題為《學老之路:身心靈的優雅轉化》,特別從一百多篇中精選出十篇,這些易唸、易讀、易懂的代表性文章,涵蓋了身體健康、心理調適、文化觀點與生命故事,可以從多角度聽取「學老」的意義與價值,不僅是退休學習適應的入門選讀,更適合正在面對或準備迎接老化的人,也幫助聽眾找到生活中學習的起點。

本輯有聲書的內容

本輯有聲書的內容包括有:王如雁〈學老未來的安身立命〉,作為第一集,定錨「學老」是什麼、為何重要,為本輯的核心價值與學習主軸。段鍾沂〈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回到自我內在對話,認識老化在生活中的點滴浮現,並學習心理調適,也是學老的第一步。林儷蓉〈老化的自我統整與生命回顧〉,延續內在主題,從個體經驗談「統整」與「回顧」的重要性。陳國鈞〈靜思是學老者源源不絕的動力〉引導聽眾學習心靈的沉澱,並發展出持續的能量,補強前面的內在歷程。廖智賢〈簡春安談文化養老與優雅老化〉,將視野拉遠,從文化觀點理解學老的社會基礎與精神特徵。

曾敏傑〈談和田秀樹著《幸齡人生70開始》〉,具體說明面對老化的階段,以及因應的態度,並進一步作為學老的行動指南。石賡〈詩人陸游的養生之道〉,梳理古代詩人的養生經驗,融合古典與現代的學老智慧。韓柏檉〈抗癌五字訣:心、動、吃、睡、靈〉,進入生活層面,以具體的方式實踐健康老化。陳珮蓉〈營養與樂趣兼顧的高齡享食生活〉,延續健康實踐,談日常生活中如何兼顧「吃」與「樂」。林義煊〈我母親人生的奇幻之旅: 48歲到101歲〉,最後以溫柔、真實的故事為案例,回顧人生奇異之美,感受家庭親情與圓滿人生。

開始收聽《學老誌》有聲書

大家可在《學老誌》LINE官方帳號選單點擊「有聲書」,即可馬上收聽喲。也歡迎有興趣的聽眾,將有聲書分享給身邊的長輩或朋友,一同在聲音的陪伴中探索面對老化的智慧。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WJlWdJIcWH1Jy4ioPrUVybEZyY_xxdJ&si=Nk2JTxVJ-H2aApIJ

 

📭 編輯室|https://www.learningandaging.com/blank

📭 紙本訂閱|https://forms.gle/7Fts3FMuGsqFtRRC8

📭 文章投稿|https://forms.gle/KcogqTFd3z3v5zff6

📭 閱讀心得|https://forms.gle/Br93eKDMubEEfzPC6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USR】臺北大學《學老誌》新推有聲書服務
大合照

北聯大攜手四校迎越南高中生 兩週密集體驗華語與跨領域課程

August 13, 2025

來自越南胡志明市的37位高中生及2位隨隊教師,今夏來臺參與一場融合華語學習與跨領域探索的短期研習計畫。此次活動由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共同辦理,與駐胡志明市辦事處教育組合作,串聯北臺四校資源,讓越南學子全方位體驗華語教學、多元文化與專業課程的結合。

第一週的課程以本校三峽校區為主要教學基地,學員們不僅入住學生宿舍,更深入參與華語學習與多元特色課程,全面體驗三峽校園生活與台灣文化。華語課程依照學生程度分為初階A班與初階B班,透過小班分組教學,提升語言學習成效。國際處特別與華語中心合作,A班邀請吳品慧老師授課,課程內容著重於聲韻母與聲調發音、基礎語法(如「有」、「的」、「個」)與生活用語,協助學生建立穩固的語言基礎;B班則由創新華語文教學學士學位學程鍾叡逸助理教授授課,採用情境式教學與任務導向學習,讓學生在便利商店購物、夜市探訪、手搖飲點餐等真實情境中實際運用華語。最後一堂課更安排在便利商店現場進行語言實踐,讓學員充分體驗語言與生活的結合。

除語言課程外,本校國際處也規劃跨領域體驗課程,與永續創新國際學院兩個學士學位學程—智慧永續發展與管理(SSDM)、創新華語文教學(ITCSL)—共同合作,安排涵蓋科技與人文的實作內容。由SSDM學程雷中仁助理教授主講”Jumpstart Your Coding with Python”與”Getting Smart with Machine Learning”,帶領學生從程式設計入門進入機器學習領域;ITCSL學程則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鄭彩娥老師,主持傳統剪紙藝術工作坊,讓學生親手創作作品,體驗台灣人文藝術之美。學員在本校期間,從語言訓練到跨域實作,全方位感受臺灣教育的多元風貌與深度。

研習團第二週轉往臺北科技大學與臺灣海洋大學等成員學校進行,課程設計延續跨領域精神,包含海洋科技體驗、操船模擬及氣候變遷議題討論等特色教學,並安排前往大稻埕、淡水等地的文化探訪行程,讓學生在學習之外,更深入認識台灣的歷史與在地風貌。根據結業滿意度調查,所有學員對課程與活動皆給予高度評價。多位學生表示,透過本次研習不僅大幅提升了華語能力,也對台灣文化、美食與人情味留下深刻印象,並進一步激發了對人工智慧、醫學與海洋等專業領域的濃厚興趣。

本校未來將持續透過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深化與國際夥伴的合作,結合創新教學與多元資源,積極推動海外學生來臺短期體驗與交流,讓更多青年能親身感受臺灣教育的特色與文化魅力,拓展國際視野,並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學生選擇來臺就讀。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北聯大攜手四校迎越南高中生 兩週密集體驗華語與跨領域課程
SYSTEM.NEWS.公告列表
GENERAL.三峽校區
SYSTEM.REAL_TIME_INFO.天氣資訊

SYSTEM.REAL_TIME_INFO.公車(正門) :
SYSTEM.REAL_TIME_INFO.點擊編號可查詢公車動態
SYSTEM.REAL_TIME_INFO.鶯歌火車站
YouBike
SYSTEM.REAL_TIME_INFO.新北市YouBike站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