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30學生試教34長輩「數位近用」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數位落差成為高齡社會的重要挑戰,為提升長輩數位素養、促進青銀世代互動,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在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支持與指導下,結合社科院USR計畫與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合作推出「高齡數位近用教學培訓認證」課程。這項培訓整合了學生受訓與長輩體驗,於5月5日至9日在臺北大學順利完成第一階段。合計辦理培訓課程四場次,共有30位學生完成教學訓練與演練,並有34位在地長輩接受試教體驗,課程中提供青銀跨世代教學相長,後續將進入新北市在地據點,教導長者提升數位使用能力,進一步連結大學與地方政府,達到青銀共學、世代協力、與改善數位落差的多元效益。
教學設計聚焦實作,強調陪伴與理解
培訓課程中每場次均規劃3小時密集教學實作,幫助學生掌握與長輩互動與引導的技巧。課程從認識社區據點與長輩特性開始,延伸到數位近用三大主題(YouTube、LINE、Google Maps);透過錯誤案例與正確教學示範,協助學生體會「太快」、「太慢」或「講不清楚」等常見問題應如何應對。
接著進行「一對一實作教學」,每場次均分別邀請8至10位社區長者實際參與課程,由學生為長輩進行授課,介紹如何於生活情境中使用手機功能,包括搜尋影片、分享照片與手機導航等。教學結束後,也邀請學生分享教學的心得與困難,而長輩則提出學習的感想與回饋,透過青銀雙方交流發展更佳的教學模式。
為強化學生的教學品質,培訓中也特別強調課前準備、進度掌握、與教學應對策略,如應對長輩「不好意思提問」、「學得比預期慢」等現場情境,並落實「四不原則」,並避免學生誤入需負責的操作領域(如帳號設定、金流操作等)。
教學聚焦三大數位應用,提升高齡自主生活能力
此次培訓設計以長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三項數位工具為核心:LINE、YouTube 與 Google Maps。並設計教學前後測的評量問卷,明確掌握學習成效與需求。
- LINE 生活情境課:涵蓋新增好友、傳送訊息、語音與貼圖使用、建立群組與管理通知;進一步延伸到傳送照片、語音通話以及使用警政署「趨勢科技防詐達人」辨識詐騙訊息,培養資訊安全意識與社交互動能力。
- YouTube 輕鬆看、輕鬆學:則著重於搜尋影片、使用語音輸入、訂閱頻道、辨識廣告、調整音量與畫質、分享影片;以及學習透過觀看紀錄找回已看內容,強化媒體素養與資訊判讀能力。
- Google 地圖輕鬆學:帶領長輩練習地點搜尋、導航設定、交通模式切換、店家評價查看、定位分享與街景瀏覽等;並強調位置隱私與資訊安全,讓高齡者能更自在地使用地圖規劃生活路線與掌握資訊。
根據前後測問卷結果分析,共回收課程體驗長輩34份問卷,每份共10題、採5分量表計分(1分為最不熟悉,5分為最熟悉),總分合計上限為1700分。學員在訓練前使用數位的前測總分為1054分,訓練後提升至1441分,平均每人增加約11.4分,整體數位使用熟悉度提升達36.8%;同時在十個題項的前後測平均分數比較上,每題後測平均數均較前測平均數為高,並且都提升到4分以上。顯示透過學生的實驗教學,可有效強化長輩的數位操作能力與應用信心,為日後長輩銀髮生活中的數位應用奠定基礎。
青銀共學激盪火花,世代協力展現價值
培訓期間,不少長輩首次接觸這些手機功能,雖然起初感到困難,但透過學生耐心引導下也逐步上手。許多長者分享:「平常少用到地圖,街景功能打開我的視野」「家裡孩子被問會不耐煩,但北大學生耐心教學收穫良多」、「認識了防詐與移除廣告方法,這些真的很重要」。
學生也從教學中獲得深刻啟發,反思自己如何用淺白語言說明操作步驟,並學會觀察長者反應以調整教學節奏。有同學表示:「平常自己很直覺使用功能,上台才發現教學要更有系統、台下才好吸收」、「這次經驗讓我學會怎麼教比我年長的人,也讓我學會更有耐心」「一開始有點怕怕的,但大家都很親切」「長輩的學習精神很好,只要反覆練習就能熟悉」。透過四次的教學活動與體驗,跨世代間不僅有機會互動,也傳遞數位技能,更建立彼此的理解與尊重,達到世代協力的正向循環。
展望後續,走入社區深化數位共融
本次培訓為第一階段,結訓學生接下來將依據媒合結果,前往三峽、鶯歌、樹林、土城等社區據點實地授課,並參與兩場團體督導,最後將撰寫500字心得報告,在完成共15小時的完整培訓活動後,將獲頒由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核發的【高齡數位近用培訓證書】。
社科院USR計畫長期推動青銀共學與世代共融,同時也關注科技與數位落差,過去曾推動青銀Switch科技遊戲、手機失智篩檢等方案。如今結合高齡中心與鳶山協會,在新北市社會局的經費支持與臺北大學學生的參與下,透過教學實作與社區實踐,學生不僅能深化公共服務與教學設計能力,更有機會將溫暖帶入社區,幫助長輩建立數位生活信心,進一步實現「青銀共學、世代協力、數位共融」的培訓目標。
文化交流再升級!一日走訪八斗子,串起國際學生在臺連結
為促進跨文化交流與在地認識,國立臺北大學國際事務處於2025年5月10日(星期六)舉辦「八斗子社區巡禮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一日遊」活動,帶領國際學生與國際學伴前往基隆八斗子地區,深入體驗臺灣的海洋文化與在地生活。活動結合手作藝術、地方導覽與博物館參訪,讓學生透過實地走訪,探索臺灣獨有的海港風貌與自然人文資源。
當日因天候不佳、海邊風浪較大,考量同學們的安全,即時啟動雨天備案,將原訂的潮間帶探索行程調整為室內參訪與導覽,並保留深具特色的「海染體驗」。活動第一站由專業講師介紹八斗子地區常見的植物「薯榔」在傳統漁具中的應用,接著,學生學習如何摺疊與綁紮布料,親手製作出以海洋為主題的紅色染布藝術品。講師也分享了自己與海共生的生活經驗。許多學生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體驗染布,沒想到簡單的摺疊技巧就能創造出這麼多美麗的圖案,不僅獲得實用的作品,也更深入理解臺灣與海洋的緊密關係。
隨後,學生們參訪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區域探索館」,由導覽人員介紹八斗子地區的歷史脈絡、地形變遷與社區文化,進一步認識北臺灣漁村的生活風貌。下午則安排參觀「主題館」,觀賞震撼的8K海洋劇場,內容涵蓋海洋生物多樣性、資源永續與環境保育等重要議題,帶給學生豐富的視覺與知識饗宴。
本次活動吸引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踴躍參與,除深化對臺灣海洋與文化的認識,也促進彼此間的交流與情誼。透過共遊共學,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識來自各地的新朋友,逐步建立在臺的支持網絡,增進文化理解與跨國連結。
國際事務處將持續規劃多元文化參訪活動,期盼國際學生能以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認識臺灣,走入社區、拓展視野,並在人際互動與文化理解中持續成長。
感恩回饋 獎助傳愛_林錫埼學長頒贈獎助學金
由圜達實業董事長林錫埼學長捐贈設立的「林國明先生勤學獎助學金」、「鄭春枝女士紀念獎學金」、「盛安電子國際交流獎學金」以及「會計學系林錫埼先生勤學獎助學金」,於5月12日假本校行政大樓USR Hub舉行113學年度第2學期聯合頒獎典禮。林錫埼學長親自蒞校頒發獎助學金,並與得獎同學座談,分享自身經驗與心得。李承嘉校長、陳達新副校長、胡中宜學務長、馬國勲副國際長、經濟系郭文忠主任、會計系李淑華主任及鄭桂蕙教授等師長貴賓亦一同出席典禮。
「長達25年的捐款,以及每次都親自出席頒獎典禮給予支持,這份心意實屬難得,希望同學能夠珍惜。」李承嘉校長感謝林學長多年來熱心捐助寒門學子,並成為本校最長久且幫助學生人數最多的捐助者。「頒發這些獎學金,事實上收穫最多的人是我。」林錫埼學長則感謝學校多年來的協助,也感慨獎學金讓他重新與母校建立起深厚情誼,並因此參與校友會,獲得了珍貴的人生緣分。他也期盼藉此機會與同學們結緣,讓愛與關懷得以持續傳承。
林錫埼學長為本校校友總會榮譽理事長、第5屆傑出校友、經濟系系友會名譽理事長。事業有成的他,始終不忘母校的栽培,自民國90年起,分別以雙親名義設立「林國明先生勤學獎助學金」與「鄭春枝女士紀念獎學金」,獎勵勤奮向學的學弟妹;亦設立「會計學系林錫埼先生勤學獎助學金」。此外,為配合母校新南向政策,更設置「越南河內盛安電子國際交流獎學金」,促進本校與越南優質高中及大學的交流合作,培育具備華語、越南語與英語能力的跨域專業人才。
本次總獎助金額高達90萬元,共有55位同學獲頒。典禮後舉行「愛與分享」互動座談會。獲獎同學表示:「這份獎學金如同照進心中的一縷暖陽,悄悄給予我巨大的支持。」他們感謝林學長的愛心,猶如黑暗中的微光,為他們帶來前行的力量。座談中,林學長也回答同學關於企業經營、畢業後規劃與職涯轉換等問題,勉勵大家:「用心、積極是最重要的,方法總比困難多。」他鼓勵同學把握年輕活力之時,勇於嘗試,展現企圖心。最後他期望所有接受這份獎助的同學,未來也能主動伸出援手,把愛延續下去。
🎉 恭賀本校學生於「113學年度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表現優異,榮獲佳績!
本校學生參加「113學年度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於射箭、游泳、跆拳道、角力等多項賽事中表現優異,奪得 2金、4銀、5銅 佳績。其中,企管四陳思妤與企管三林昱圻榮獲公開組複合弓混雙對抗賽第一名、(進修)公行一邱薇聿榮獲一般女生組跆拳道對打62公斤級第一名,為校爭光!
感謝全體參賽選手的辛勤付出與精彩表現,以下為得獎名單:
🏅 第一名
▸ 公開組複合弓混雙對抗賽:企管四陳思妤、企管三林昱圻
▸ 一般女生組跆拳道對打62公斤級:(進修)公行一邱薇聿
🥈 第二名
▸ 公開組反曲弓混雙對抗賽:休運四湯智鈞、休運四隋昀瑾
▸ 公開女子組反曲弓團體對抗賽:休運四隋昀瑾、休運四陳以芹、休運一蘇亭蓉
▸ 公開男子組反曲弓個人對抗賽:休運四湯智鈞
▸ 一般組網球女雙:不動四李怡萱、社工四謝佳穎
🥉 第三名
▸ 公開男子組反曲弓團體對抗賽:休運四湯智鈞、休運四戴宇軒、休運三傅詩貴
▸ 一般組女子游泳200公尺蝶式:休運三陳紫妶
▸ 一般組網球女單:不動四李怡萱
▸ 一般女生組跆拳道對打53公斤級:法律二林泓恩
▸ 一般男生組跆拳道對打58公斤級:統計一張庭瑋
🏅 第四名
▸ 公開男子組反曲弓個人對抗賽:休運四戴宇軒
▸ 公開女子組反曲弓個人對抗賽:休運四陳以芹
▸ 一般組女子4×200公尺自由式接力:休運三陳紫妶、金融二莊立筠、企管二盧冠伶、會計二施慧芳
🏅 第五名
▸ 公開女子組反曲弓個人對抗賽:休運四隋昀瑾
▸ 公開女子組複合弓個人對抗賽:企管四陳思妤
▸ 公開男子組角力第三級:法律二呂振宇
▸ 一般女生組跆拳道對打57公斤級:法律四劉光彩
🏅 第六名
▸ 一般組女子游泳200公尺混合式:休運三陳紫妶
▸ 一般組女子4×100公尺混合式接力:休運三陳紫妶、金融二莊立筠、企管二盧冠伶、會計二施慧芳
▸ 一般組女子4×100公尺自由式接力:休運三陳紫妶、金融二莊立筠、企管二盧冠伶、會計二施慧芳
🏅 第八名
▸ 公開女子組反曲弓個人對抗賽:休運一蘇亭蓉
▸ 一般組女子游泳100公尺蝶式:休運三陳紫妶
▸ 一般組混合4×100公尺自由式接力:休運三陳紫妶、企管一宋子昕、會計二施慧芳、會計一陳沛吾
▸ 公開女子組游泳100公尺自由式:休運一吳珮琪
▸ 一般組男子游泳50公尺仰式:企管一宋子昕
SYSTEM.REAL_TIME_INFO.點擊編號可查詢公車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