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調適與情緒韌性講座圓滿落幕,陪伴國際學生打造健康心態
國立臺北大學國際事務處於2025年4月16日舉辦「壓力調適與情緒韌性:打造國際化學習環境中的健康心態」講座,邀請徐維廷諮商心理師主講,陪伴國際學生及國際學伴學習壓力管理技巧,提升情緒韌性,並分享在異國環境中維持心理健康的實用方法。
活動當天,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與國際學伴們齊聚USR HUB,透過心理師專業的引導與互動,認識壓力來源、學習紓壓技巧。現場氣氛溫馨且充滿支持感,許多同學也勇敢分享自己在臺灣學習、生活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包括課業負擔、語言適應、人際關係及思鄉情緒等生命故事,彼此傾聽、彼此鼓勵。
心理師也向同學們分享如何覺察自身情緒變化,包含情緒歷程中的五個階段、面對困難與挫折時的應對策略,以及自我照顧與心理防護措施。透過實用的方法與真實案例,幫助學生提升對自身情緒的敏感度,學會在壓力中調整心態,適時尋求支持,促進身心健康。
透過這類活動,學生們不僅學會了照顧自己的情緒與壓力,也有機會擴展交友圈、建立支持系統,在異國環境中找到可以陪伴自己的人。國際事務處也鼓勵同學,雖然在國外生活難免遇到各種挑戰,但請給自己多一點時間與空間,適應不容易,慢慢來沒關係。如果發現自己情緒、生活或學習狀態不太對勁時,也請勇敢尋求協助,像是學校的諮商中心、國際事務處或是身邊的朋友,這些資源都會是同學們重要的後盾。
未來,國際處將持續舉辦多元文化適應、心理健康與國際交流等活動,陪伴同學在臺灣安心學習、快樂生活。
第24屆傑出校友專訪_劉正學長「知識實踐 改變社會」
學歷:
社會學系79年度畢業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社會學博士
現職:
東海大學副校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114年3月14日校友中心張永森組長帶領專訪團隊前往東海大學,專訪本校傑出校友「學術成就獎」得主—劉正學長。劉正學長畢業於本校社會學系,並獲得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社會學博士學位,現任東海大學副校長。長期深耕於教學與研究領域,已超過二十年,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並榮獲東海大學終身特聘教授之殊榮。最近幾年則積極推動教育部的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致力於將教學延伸至社會各層面,帶領學生多角度地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其中,劉學長所領導的「東福開放式養生村」計畫,更榮獲「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級殊榮,獲得各界肯定。
「在實驗室裡較沒有與人交流接觸的機會」在回顧自己的學術旅程時,學長提到,高中時他因對生物學的濃厚興趣,而大學進入植物學系就讀。然而,植物系的課程大多集中於實驗室,比起與人互動,更多時間是在與儀器為伴。正巧,他的兒時好友在台北攻讀社會學,這讓他有機會接觸社會科學的魅力,並決定轉系至社會學系。劉學長回憶道,轉系之初他並未決定走上學術之路,而是受到了三位老師的影響,才萌生繼續深造的想法。
第一位老師是陳寬政教授,陳老師是台灣知名的人口學家,所從事的研究具有極高的前瞻性,40年前的研究就能準確推估現在的人口數量、平均壽命、疾病等,並有效規劃未來政策,這些研究深深吸引了學長,也讓他對學術產生了興趣。第二位老師是蔡明璋教授,蔡老師所教導的人文區位學,使劉學長這位擁有生態學基礎的學生,意識到數學模型和表格對研究的重要性,這也促使他與蔡老師有了更多的交流,蔡老師也鼓勵他朝學術發展,並給予了他許多指導與支持。最後一位是張清富老師,學長畢業退伍後擔任張老師的研究助理,在進行田野調查時,見識到了各種不同的社會現象,而老師對於學生細膩的關心,也給他很大的幫助。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去體驗別人的文化。」為了踏上學術道路,學長決定前往美國深造。回憶起在美國求學的日子,學長指出,英語能力對於留學至關重要。他從大四並著手開始準備,修習專業英語課程並閱讀報章雜誌,其中,閱讀是最為關鍵的一環。他回顧當時在美國的課程,發現與其盲目地閱讀老師提供的書單,更重要的是將知識內化並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身為外國學生,他深知,要將自己真正的想法表達出來,需要比他人花更多的時間與心力。在網絡尚未如今日發達的年代,他只能透過前往圖書館、查詢學者書評,藉此理解書籍的內容,並從中發掘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在不斷的努力之下,語言並未成為他求學的障礙,反而成為了他與來自不同領域同學交流的橋樑,讓他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他人的思維方式。學長也提醒有志於留學的學弟妹,不能僅停留在憧憬的階段,而應該提前做好準備。
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學長決定返台投入教育界,研究多著重於社會與教育機會的不平等,2006年發表了「補習在臺灣的變遷、效能與階層化」的期刊文章,隨後學界投入此領域的非常多。另外,他於2012年以英文發表 “Does Cram Schooling Matter? Who Goes to Cram Schools? ”也被廣泛引用。7、8年前則在USR計畫的浪潮下開始推動相關計畫,其中最知名的便是「東福開放式養生村」。
「USR的重點是,當老師跟同學進入社區幫人解決問題的同時,要回到課程裡,要把過去在象牙塔裡所教東西,賦予它新的知識跟嘗試」談到如何讓USR計畫真正發揮社會影響力,學長強調,將學生所學與計畫實際結合是最為關鍵的。他們曾提出的許多方案,為了好記好推廣,還用近乎打油詩的方式來呈現各個項目:「看臉色」由資訊工程系開發臉部辨識系統,藉由外觀來判斷長者的心情;「寫當年」由文學院的學生與長者對話,並將他們的精彩人生故事記錄下來;「好好吃」則由餐旅管理系和食品科學系合作,為長者設計專屬菜單;「多多動」則是和運動健康學程的老師合作,為阿公阿嬤規劃運動內容和方式,並記錄運動的效果;「健康壽命延」則是和社工系和行政系的老師們合作,重新省思與高齡相關的政策。學長表示,讓學生走入社區的目的是解決居民的實際問題,而非打亂他們的生活秩序,未來也計畫將把「東福開放式養生村」轉型為法人團體,以確保計畫不會因為經費問題而停擺,並能持續幫助更多長者在社區中快樂且健康地變老。
最後,學長也給予學弟妹們一些建議,指出大學期間應該學會以下六點:首先,學會邏輯與思考;第二,學會觀察,尤其是如何辨識不同立場的聲音,並從不同角度理解與體諒他人;第三,學會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第四,避免空談,要腳踏實地地付諸行動;第五,親自走訪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觀察和了解各種社會現象;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擁有一顆溫暖且關懷社會的心。
賀!本校電機系林嘉洤教授榮獲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殊榮
教育部於今年3月14日舉辦「112年度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頒獎典禮」,經過初、複審與決選層層關卡,從1643件獲教育部核定補助中,最終遴選出148件績優計畫。本校112年度共1件計畫入選「績優」,由本校電機工程系林嘉洤教授首度參與計畫申請,即榮獲績優計畫殊榮,計畫名稱為「雙場域暨雙翻轉之教學模式應用於全英語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課程,以加廣學習內容與提高學習效能之教學實踐計畫」。這也是本校歷年來第二件受教育部肯定,獲選績優的計畫。
本次頒獎典禮由教育部葉丙成次長頒獎,期許績優教師們以典範之姿發揮影響力,引領更多教師走向教學精進的道路。獲獎教師的經驗分享影片與成果報告已公布於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交流平台」(https://tpr.moe.edu.tw/achievement/),提供大專校院教師們觀摩學習。
林教授首次申請教學實踐計畫,即獲得教育部績優計畫的肯定,對此感到非常榮幸。他表示,申請此計畫的主要原因在於該課程不僅是半導體技術的重要入門課程,亦採全英文授課,且班上約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國外。為縮短學習起點與語言理解的差異,他透過建置網路科普數位教材,讓學生提前預習,以激發學習興趣並補強基本知識,並在理論教學的課堂之外加入實驗分組練習,來應證所學。
透過翻轉教學,不僅使大學部的教學意見調查分數從 4.42 提升至 4.77 (滿分5.0),碩博班則由 4.7 提高至 4.95,學生們更紛紛表示課程生動有趣,讓林教授倍感成就。想更深入了解他的教學方法嗎?歡迎觀看老師的分享!
網址:https://tpr.moe.edu.tw/achievement/plan-detail?id=0cefa29e943eaa9601948caff9100305
為鼓勵教師投入教學實踐研究,教育部自113年調整計畫主持人費由8,000元提高至12,000元;在50萬經費規劃外,還可額外聘用博士生兼任助理,每人每月薪資可編列最高1萬元。本校教發中心也積極鼓勵教師認真投入教學實踐研究,凡通過計畫者將獲頒「教學創新績優教師」與獎勵金最高3萬元。為更一步激勵入選教師爭取「績優計畫」之榮耀,本校於114年修訂「教學創新績優教師獎勵補助辦法」,凡獲選績優計畫者,將額外頒發3萬至6萬元獎勵金。此外,凡投件者可申請校內當年度「教學創新計畫」,最高補助5萬業務費。每年,教育部於11至12月進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徵件,中心在教育部公告徵件後,亦會於校內舉辦說明會,歡迎有興趣的教師踴躍參加,詳細內容請參考以下連結:
-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官方網站】https://tpr.moe.edu.tw/index
-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交流平台】https://tpr.moe.edu.tw/achievement/
- 【教發中心教學講座線上影片】https://fms.ntpu.edu.tw/km/1120 (登入演講網2.0後始可觀賞)
歡迎世界友人三月到訪台北大學 促進國際學術交流
隨著本校持續推動國際化,來訪的海外學者與專家人數逐年增加,顯示本校在國際學術圈的影響力日益提升!國際事務處於今(114)年三月誠摯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與友人蒞臨訪問,深化學術與文化交流。
本次來訪貴賓來自8個機構,12位學者與專家,各自在不同領域具有卓越成就。貴賓們分別來自:
- 英國里茲大學-國際處東亞地區代表 – Ms. Claire Zupnik
- 烏克蘭-自由民主聯盟 駐東亞辦公室代表 – Ms. Mariia Makarovych
- 烏克蘭-基輔大學 (塔拉斯·舍甫琴科國立大學) – Dr. Ievgeniia V. Cherniak
- 波蘭-波茲南經濟大學-歐盟KA171計畫訪問學者 – Dr. Maciej Brzozowski
- 波蘭-波茲南經濟大學-歐盟KA171計畫訪問學者 – Dr. Beata Woźniak-Jęchorek
- 波蘭-波茲南經濟大學-歐盟KA171計畫訪問學者 – Dr. Sylwester Białowąs
- 日本-大阪經濟大學-山本俊一郎校長 率領拜訪團 共計3人
- 美國-天普大學台灣辦事處 – 蔡宜玲處長
- 南非-西開普大學-外交部獎助訪問學人 – Dr. Patricia Lenaghan
- 澳洲-澳洲國立大學訪問學者 – Dr. Simon McClusky
此次國際友人到訪進一步拓展合作機會,促進學術對話與文化理解。韋岱思國際長誠摯感謝貴賓們的到訪與交流,也特別感謝他們帶來的新觀點及合作契機,國際處將持續努力促進跨校合作,積極扮演國際化推手的角色!
SYSTEM.REAL_TIME_INFO.點擊編號可查詢公車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