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SYSTEM.NEWS.校園焦點


林奇秀教授(左)與陳俊強副校長(右)合影

談投稿決策 圖書館與研發處合辦專題演講

December 4, 2023

隨著近年掠奪性期刊和巨型期刊興起,學術發表管道日趨多元,出版風險與複雜度也相應提高。為協助本校教師與研究人員認識相關議題,避免心血成果遭受損害,本校圖書館與研究發展處於1130日共同舉辦「學術發表,步步驚心?-- 區辨掠奪、巨型、OA期刊,作明智的投稿決策」專題演講,邀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林奇秀教授兼圖書館副館長蒞臨分享。本次活動由圖書館長朱炫璉教授開場歡迎林教授百忙之中撥冗蒞臨,接續由陳俊強副校長致詞;陳副校長表示,教師研究成果若發表於品質欠佳期刊或研討會,可能將影響教師的聘任、升等、計畫、獎勵、補助,甚至是個人與學校的學術聲譽,影響甚大,因此對此議題的了解非常重要。

林奇秀教授在正式開場演講後指出,1990年代,學術社群為抵抗大型學術期刊出版商的壟斷,提倡知識共享及自由流通。開放近用(Open Access)期刊便成為新型學術傳播方式。有別於以往讀者付費模式,開放近用期刊採用作者付費,出版商向作者收取文章處理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 , APC)。論文刊登後,讀者便能透過網路免費閱讀及使用,打破知識獲取的高牆。然而,由於近年電子期刊出版流程改變,也讓稿件的審稿模式產生了質變,文章收錄數量不再受到紙本期刊有文章篇數的限制,出版商可據投稿數量輕鬆擴大出版規模。基於以上各種因素與環境,促成了「巨型期刊」(mega journal)與「掠奪型期刊」( predatory journal )出版模式的產生。此兩類期刊具有出版量大、快速出版和向作者收取APC等特點,但部分出版商依此進行詐財,用不實的訊息引誘研究者投稿並支付高額APC費用、保證刊登等方式,但對論文內容草率審查。

有鑒於此,林奇秀教授建議避免投稿具備下列特徵的期刊,例如:缺乏期刊編輯團隊資訊、隱匿付費資訊、期刊網站缺乏準確且詳細的期刊資訊或是多種期刊共用一個網站,刊名通常冠有International、或洲名(Asian-Pacific)、期刊主題跨領域過大、宣稱有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等,在投稿前運用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查證期刊是否真有IF值、確認期刊是否有收錄在Scopus等具權威性的學術資料庫等「白名單」,向圖書館尋求諮詢,以及先確認是否需支付文章處理費或是撤回費用,此外就是避免投稿至相關學術單位建議的「黑名單」。

林奇秀教授提醒,研究人員謹慎執行完成的好研究,投稿前務必審慎查證期刊品質及出版社聲譽,慎選發表期刊,並以領域內具學術聲望的專業期刊為優先,以免未來承擔不確定性及在學術價值認可上有爭議的風險,例如在申請升等或學術獎補助時,可能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去準備佐證資料,以證明送審著作與刊物的品質。林教授舉例,為維護健康的學術研究及發表環境,國內許多大學和機構已陸續制定因應措施,比如臺灣大學醫學院公告「加強實質審查期刊」等相關資訊。

本次活動結束前,本校研發處魏希聖研發長除了感謝林奇秀教授的精采分享之外,也表示期刊論文發表之品質把關是各大學目前面臨的共同挑戰,研發處後續也會蒐集與了解國內指標大學對於爭議期刊的處理機制,修訂相關辦法和獎勵措施,以期落實本校追求學術卓越的精神,持續鼓勵本校教師優質發表。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談投稿決策 圖書館與研發處合辦專題演講
宿營尾聲的溫馨感性時間

僑外陸生迎新來,宿營歡聚在金秋

December 1, 2023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對於境外同學而言,獨自跨海到異地念書本是不容易,加上語言、文化和生活環境的適應都是很大的考驗,而新生們能夠直接快速結識新同學和學長姐的方式就是參加迎新宿營,透過趣味團康遊戲及活動過程,打破羞澀和距離感,讓新生們彼此更加熟識,自然建立起交流的平臺,搭建友誼的橋梁,加快適應大學生活的腳步。

本校112學年度迎來近200名境外新生,隨著迎新茶會及新生輔導說明會引領新生建立校園業務基礎概念後,為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國際處與僑外陸生聯誼會於112年11月25、26日在宜蘭三富休閒農場共同辦理兩天一夜迎新宿營活動,吸引了103名僑外生參與活動,十分踴躍。

雖然宜蘭的天空不作美,但絲毫不減同學們對活動的熱情,在營員們宣誓、各小隊熱鬧歡呼隊伍口號後,即刻迎來首場水球大戰,此刻彼此間沒有系級、國籍的分別,跨越了文化和語言的障礙,在各小隊輔的帶領下充分展現團隊合作精神,不間斷的歡聲笑語,熱鬧非凡。

首日則以一場最具宿營代表性的營火晚會作結,綿綿細雨下特別借用農場專門室內的電子營火製造氣氛,將晚會的氣氛帶到最高潮;各小隊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毫不保留的將幾個月來精心準備的表演盡情展現,舞蹈表演的熱情與活力、溫暖歌唱的渲染與感動,創造了一個難忘的珍貴夜晚。

接連一系列的動態活動後,次日午後的靜態感性時間,各小隊輔率先分享兩天來團隊互動心得,以及面對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營員從彼此初識,到團建合作、互助的過程;活動尾聲,即是營隊熱門的龜背卡時間,每人拿著一支筆,在每個想表達情意的夥伴們背上的紙張,寫下想傳遞的話語,即使害羞、不擅口語表達的同學也能以不記名的方式抒發所想,跟隨著溫馨背景樂的撥放,現場無處不充斥著溫馨的氛圍。

迎新宿營不但是僑聯社團年度的重點活動,更有著承先啟後的傳統與意義,不但提供新生融入校園生活的捷徑,亦可培養新生感受異鄉求學時團體凝聚的重要性,同時也帶來課業以外的學習機會,自今年七月起歷時近四個多月,學長姐們從活動的參與者轉換為活動承辦的角色,透過團康遊戲的構思、流程動線的安排、小隊輔的招募等一連串籌劃工作,進而培養團隊合作、溝通協調及執行的能力。透過參與新生的笑容反饋,足見國際處及學長姐對於迎接新生的用心,期許新生們帶著這份美好記憶在校園開啟人生的新起點,也將這份友愛情誼歷屆傳承。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僑外陸生迎新來,宿營歡聚在金秋
合影

【USR】偕鳶山協會推廣高齡活動手冊應用

December 1, 2023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與新北市政府社會局三方合作,於今年初出版《樂齡動腦 共老共好-高齡團體活動手冊》,同時在新北市社會局的協助下,讓位於新北市內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皆能獲得該手冊,作為據點高齡活動帶領的參考,共有約500個社區據點受益。配合該活動手冊的出版與流通,今年度以高齡活動帶領為主題,繼續培力據點人員運用此書進行活動發想。之前於7/199/6場次報名人數皆十分踴躍,因此加開第三場次,於1121129日下午25點,在臺北大學社科院202教室辦理第三場次的「高齡活動帶領工作坊」,讓據點人員及志工能夠透過互相學習與交流,提升未來據點的服務品質。本次課程共吸引約35位在地據點人員參與,期待藉由該項培訓,激發據點未來活動的創意與多樣性。

本次課程由鳶山協會劉慧敏、鄭力慈兩位社工師主持,先介紹書中有哪些活動類別開始,並以其中一個方案為例,說明如何跟著書中的設計進行活動帶領,也鼓勵透過書中的內容進行延伸發想。如書中的九宮格投投樂,若據點內沒有相關道具,便可以利用現有資源自製道具、改良活動的玩法等;若本身對於活動帶領方面較無經驗,也可以透過書中內容選出有興趣的主題,並試著跟著步驟練習,或是發展一些不一樣的活動風格。課程中也透過蛋沙鈴和手搖鈴兩樣簡單的樂器,以歡樂年華歌曲帶領大家跟著節奏舞動,讓大家感受活動帶領的魅力,同時也邀請大家一起設計簡單的動作,讓活動增添變化與趣味。兩位社工師也整理出帶領活動時實用的小撇步,讓參與的夥伴可以快速掌握;包括了解長者的需求與樣貌、適時提供正向的鼓勵、制定規則簡易好懂、透過步驟循序漸進、道具與文字字體大且顏色鮮明、從日常生活中取得媒材、以及從長者喜好加以延伸等。

下半場則邀請大家參照「活動手冊」的設計做延伸,讓各組抽選道具:如寶特瓶、紙箱、毛線、吸管、棉花棒、報紙、紙杯,進而發想與媒材相關的活動。讓每一組從發想、討論並針對欲帶領的活動寫出活動計畫,參與的夥伴各個腦力激盪、討論得不亦樂乎。最後的成果中,寶特瓶成為應景的聖誕小夜燈、紙杯搖身一變成為風鈴、竹筷則變成盪鞦韆造型的相框、紙箱作為驚喜箱等一系列的闖關活動,報紙藉由撕貼畫的方式創作出風景之餘,也能訓練參與者的手部肌肉運動、吸管則以遊戲方式訓練肺活量等。

在課後的問卷中,學員的回饋包括有「感謝協會安排課程讓大家相聚、交流學習,為據點提供更多的服務。」、「使用高齡團體活動手冊,可以自行設計延伸活動」、「帶課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簡單的道具就可以有很多的變化」、「很棒的課程規劃,主辦單位很用心,二位老師教的內容很豐富。我個人學習收穫很多,希望可以多辦這種增能活動,可以多元學習,也有更多交流的機會,一起分享學習帶領技巧與方法,然後再回到據點為長輩們做更多更好的服務,這課很值得,很讚喔!」,看來大家都學習的很用心。

針對新北市在地老人據點發展的培力,藉由高齡活動帶領專書為媒介,可以增進據點第一線人員的知能,也促進了在地據點未來活動的創意與多元性。社科院USR計畫也將持續協力鳶山協會,同時結合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一同集思廣益,培力在地老人據點以注入新的能量。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USR】偕鳶山協會推廣高齡活動手冊應用
第23屆傑出校友專訪_許秀春學姊

第23屆傑出校友專訪_許秀春學姊「深耕培訓 屢創新猷」

December 1, 2023

學歷:
公共行政學系民國79年度畢業
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民國81年度畢業

現職: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12年11月28日陳達新副校長帶領校友中心行政團隊驅車前往木柵「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拜會並專訪甫獲本校第23屆傑出校友「公共服務獎」得主—許秀春副主委,郝培芝主委(本校公共行政學系教授)親自接待,一同暢聊過去學校所學,與現在職務點滴。

學姊為本校公共行政系出身,大學畢業後繼續攻讀本校公共政策研究所,81年畢業旋即應屆考上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一級,迄今已在公部門服務逾30年,歷任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處、行政院青年發展署、國家文官學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等機關,不論在何種職位,皆打破常規、屢創新局,不僅二度榮獲模範公務人員,也帶領她所屬部門屢獲國際獎項的肯定。

「公共行政系是非常溫暖的地方」說起當時為何選擇進入公行系,學姊笑稱是因為招生說明上寫著需要個性活潑的學生,便誤打誤撞地進入公行系,而師長們對社會議題與公共事務之關注投入,帶動學生參與,關心城鄉差距、隔代教養、社區營造、環境保護、青年參與等,也打開學姊的視野,原來公共行政系也可以如此有趣且接地氣,而同學間的融洽氛圍,更讓她覺得公行系是很好的選擇。「感謝學校教會我們,如何保有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及正向思考能力」說起母校帶給她最大的影響是什麼,學姊表示可能很多人會認為是扎實的專業課程,但她認為在學期間所獲得言教、身教、境教給予她更大的啟發,這些正向積極的養分,對往後職場有著莫大的幫助,學姊也笑說,不是她特別優秀,是北大那樣的學習風氣,造就他們勇於挑戰自己,大聲表達不同想法,也願意承擔責任。她研究所14位同班同學中,包括學姊在內,目前就有3位次長級的高階文官。

「我一開始根本沒有想考公務員,一直想進入民間企業闖盪」學姊因為活潑的個性,在學時便以記者與人力資源管理為畢業就職目標,除修習人力資源相關課程外,也積極參加新聞社的活動,甚至於在學期間便擔任民生報的實習記者,報考研究所時也因抱著想進入企業服務的心,只選擇投考強調實務運作的本校。但人算不如天算,研究所時因室友先後考上公務人員,便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參加高考一級,結果陰錯陽差地順利應屆考取,進入公職體系服務。「公務部門其實也可以很不一樣」學姊表示雖然與學生時代所想像的職涯方向不同,但比起大家印象中一板一眼的公務員,她所從事的培訓工作,在政府部門裡也是不同於傳統公部門形象,培訓總需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因此與外界接觸機會很多,也要不斷創新及學習,這與她喜歡求新求變的個性不謀而合,因此樂在其中,且樂此不疲,學姊說,培訓場域常會接觸國內外、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或學員,即便課間和大師短暫對談交流,都是錢買不到的寶貴學習經驗。

「成功沒有捷徑,總要勇敢踏出去,才知道有無限可能」學姊多年來深耕公務人員培訓體系,以開創新局為己任,不斷推動改革,從服務於臺北市政府起便導入訓練機關首座數位學習平台「臺北e大」;進入保訓會擔任處長後,除研訂法規讓高階培訓制度化,於各項訓練中引入專題研討評量,增加評量中的實務演練機制。而進入文官學院服務,並結合過去經驗,推動各項創新專案,例如薦升簡訓練海外研習營、將職務見習落實於高階培訓方案中、因應疫情開設線上同步學習,讓訓練不中斷、與部會或大學合作開發教材與課程等。

在其職涯中,學姊深感國際觀的重要性,建議學校要「深耕臺灣、放眼世界」,及早為學弟妹埋下國際觀的種子,多與國際知名企業或機構合辦未來大趨勢相關講座或活動,延聘外國教授來校授課等。除此之外學姊也觀察到應屆畢業生對於未來職涯發展的迷茫,建議學校開設與人生思維相關的課程,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learn to learn),可以獨立思考自己人生意義與價值。另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讓學生能走出校園進行實務見習的淬鍊。「知道學生時代可以做什麼準備及訓練,可以讓未來少走一些彎路,雖然彎路的風景可能也很美,但可能走太多彎路,會找不到心原來的方向。」

「走出舒適圈,提升國際競爭力」除了給學校的建議,學姊也鼓勵學弟妹在學期間多拓展自己的國際視野,身處全球化時代,人才在國際間的流動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準備好了嗎?學弟妹的未來,不應僅侷限在臺灣,不妨把自己觸角延伸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像是交換學生、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國際企業實習、國際研討會等,鼓勵學弟妹在校期間多累積國際經驗並與世界接軌,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期盼社會因為有了臺北大學畢業生投入而越來越好,也因我們鍥而不捨精益求精的貢獻投入,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美好。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第23屆傑出校友專訪_許秀春學姊「深耕培訓 屢創新猷」
SYSTEM.NEWS.公告列表

GENERAL.三峽校區

SYSTEM.REAL_TIME_INFO.雨量:0 mm
SYSTEM.REAL_TIME_INFO.紫外線 :SYSTEM.REAL_TIME_INFO.
SYSTEM.REAL_TIME_INFO.空氣品質:SYSTEM.REAL_TIME_INFO.
SYSTEM.REAL_TIME_INFO.公車(正門)
916
922
932
921
939
981
SYSTEM.REAL_TIME_INFO.鶯歌火車站
SYSTEM.REAL_TIME_INFO.北上:
SYSTEM.REAL_TIME_INFO.南下:
YouBike
SYSTEM.REAL_TIME_INFO.正門: n/a
SYSTEM.REAL_TIME_INFO.資訊中心: n/a
SYSTEM.REAL_TIME_INFO.恩主公醫院: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