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SYSTEM.NEWS.校園焦點

臺北大學積極推動國際學伴計畫 迎接113-1學期外國學生

臺北大學積極推動國際學伴計畫 迎接113-1學期外國學生

June 3, 2024

隨著國際化的推動,臺北大學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外國學位生及交換生。112-2學期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15名外國學位生及交流訪問生加入臺北大學。為了提供更妥善的支持和照顧,並促進本校學生與外國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國際事務處積極投入諸多人力與資源,推動國際學伴計畫。

為迎接113-1學期的外國學生,國際處自4月起開始招募國際學伴。經過審查,共有92名充滿熱忱的北大學生榮獲國際學伴的資格,這些學生期待與來自不同文化的外國學生一起,共同度過在北大的學習時光,為來校的外國學生提供更多支持與協助。

為了讓即將成為國際學伴的同學了解學伴計畫的目的與具體實施方法,國際處於530日舉辦了113-1學期國際學伴說明會。活動中,國際處的承辦人詳細介紹了學伴計畫的設立宗旨、外國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最佳學伴指南等實用資訊。

此外,國際處特別邀請了在112-2學期擔任學伴且表現優異的應用外語系藍同學及社會學系李同學分享其經驗。李同學談到了她與外國學伴相識的過程、文化差異帶來的趣事以及如何建立真摯友誼的方式。藍同學則分享了擔任學伴期間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並讓大家一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

活動最後,馬副國際長勉勵了參加國際學伴計畫的同學們。他表示,國際學伴是國際處的大使,與國際處一同關懷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學生,並對國際學伴們的熱心和付出表達誠摯的謝意。

通過此次說明會,學生們不僅更深入了解了國際學伴計畫的實際運作,更感受到該計畫在促進跨文化理解和建立真摯友誼方面的重要性。國際處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激發更多學生參與國際學伴計畫,共同營造一個充滿多元文化的校園環境,展現北大國際化友善校園的成果。

未來,國際處希望能攜手更多國際學伴,建立友誼的橋樑,連結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學子,共同打造一個充滿包容和理解的國際大家庭。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臺北大學積極推動國際學伴計畫 迎接113-1學期外國學生
大合影

量子糾纏 方偉達在臺北大學暢談大學畢業後的人生啟示錄

May 31, 2024

「生命的過程與意義在哪裡?」「當大學生畢業之後,面臨到人生的坎坷之路,要如何度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方偉達優聘教授,於531日中午1230分至13時,在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圖書館二樓「思巢」進行專題演講,講題為「量子糾纏:臺北大學畢業後的人生啟示錄」,給予上述提問的建議解答供學子們思索。

方偉達是《量子糾纏:黑爾戈蘭島的奇幻旅程》譯者,「人生就是以不可思議的方式相互作用;人生也包含了無限的可能性」,他說起了這種可能性,似乎違反了我們對「物理世界」的常識,但這個就是量子力學的魅力所在,而這一論點,或許能激盪起大學校園中學子對思考畢業出路的一番漣漪。

方偉達從牛頓、笛卡兒、愛因斯坦、海森堡,到薛丁格的故事,談到了物理學中的量子糾纏。他認為,人生就像是量子物理學揭示的「多重宇宙」,多重宇宙的可貴,就是擁有不同的可能性。

他在翻譯《量子糾纏:黑爾戈蘭島的奇幻旅程》時,認為有以下啟示:

第一,人生有多重的角色扮演,就是「不要」拘泥於一格,他鼓勵學生,人生要學會「斜槓」。就像是「光」一樣,具有「波動」跟「粒子」兩種的特徵。方偉達在演講之中,讓學生想像一種波動,展現「粒子」與「波」的特性,讓學生體驗波浪般的線條,以及點狀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動態的視覺效果。波動與粒子就是人生可以學習的多面向。

方偉達說:「太陽光下面有太多新鮮的事物,人生就是要在年輕的時候經歷波瀾壯闊和跌跌撞撞,才能安享和品味晚年的涓涓滴滴,不至於遺憾懊悔。」

方偉達在去年翻譯《普丁戰爭》;今年翻譯《量子糾纏》,前者是國際政治軍事,後者是量子物理學,本來都和他的專業不相關。但他都深入探討原書內容,細細品味咀嚼後,逐字翻譯完成。方偉達笑說,人生啟示錄還包括「發明新理論,一定要好好的放鬆,度個假!」也舉例23歲的海森堡是在黑爾戈蘭島度假時,思索新的理論,進行革命性物理學研究。

方偉達學經歷豐富,他形容自己像是「倦鳥思巢」,因為他是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的前身、法商學院地政系畢業的傑出校友;也擁有亞歷桑那州立大學規劃碩士、哈佛大學景觀建築碩士,及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生態系統科學與管理博士,是教育部公費留美的濕地博士;學術方面在SCISSCI期刊,發表過200篇的投稿論文與文章。

當人類依據物理、生物及網絡的觀點,探討人類社會邁向人工智慧開發之際,一定會對量子理論有所感觸;方偉達也鼓勵臺北大學的學生,要展開「多層級複雜系統」技術及「資料科學」的全面提升。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量子糾纏 方偉達在臺北大學暢談大學畢業後的人生啟示錄
參與師生大合照

綠木家具設計實務成果發表─收穫成長與感動

May 30, 2024

通識教育中心於 5 月 27 日舉辦木藝成果發表會,是由本學期選修「綠木家具設計實務」向度通識課程的同學,展出趙南開老師指導下所完成的木工作品—餐盤與摺凳。

此次成果發表會旨在展示同學於課程中所習得的木工技藝,並分享他們對於木工製作過程和這門課的想法。

精雕細琢,磨練耐心與職人精神

參與展出的學生們表示,「木工,是一項非常需要細心與耐心的工作」。

從打磨、穿孔、丈量尺寸到切割木頭,每個步驟都是精雕細琢。看似簡單的畫線,從下筆到完成,卻要用上一整節課仔細地掌握精確度。最耗費時間的打磨,就好像是打禪一樣,將職人精神運用在每個細節上,慢慢地將木頭消磨出想要的樣子

雖然設計圖和建議尺寸都是由老師提供,但每位同學的投入程度、細節掌握能力和個人審美喜好都使得最終成品呈現出獨特的樣貌。

不同的學習方式:是學生、也是老師

趙南開老師提到,每次上課他講解完就會讓同學自己動手完成進度。而他則是穿梭於同學間,適時給予提點,也悄悄的觀察大家。

當同學遇到問題時,老師會先引導他們向身旁的同學請教。同學在指導別人的過程中,自己也會再操作一次,無形中又多練習了一次。實作課程有時候就是需要透過反覆的操作、練習,逐步增進自己的實作能力。

在課堂上,大家都可以是老師,透過教學相長,得以順利完成作品。

透過雙手,創造實用且充滿回憶的作品

參與課程的學生們都對課程安排和學習成果表示滿意。他們認為,即使是沒有木工經驗的學生,只要能一步一步跟著老師的指導,也能完成完整度很高的作品。除了提升手作經驗和能力之外,這門課程也帶給學生們非常特別的體驗。透過自己的雙手,一步一步打造的作品,不僅實用,更能成為珍貴的回憶。宛若經歷不同的人生軌跡,也賦予作品不同的意義。

跨學制選課,讓更多學生有機會體驗木工樂趣

本次成果展的學生們大多為大三、大四學生,同學分享都是從一年級就耳聞學校有這麼一堂與眾不同的木工通識課,但礙於課程太過搶手,到了四年級才有機會選上。

有選到這堂的大一學生表示,認真閱讀過教務處提供的「選課注意事項」透過跨學制選課「日夜間互選」未滿的名額選到的,也分享想修向度通識課程的同學可以利用這方式選到心儀的課程。

============================================

跨學制選課「日夜間互選」

可參考-教務處網頁【選課專區】>選課注意事項:https://new.ntpu.edu.tw/oaa/course-selection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綠木家具設計實務成果發表─收穫成長與感動
國際處師長與講者合影

出國了,回來了,然後呢?

May 30, 2024

國際處於本學期舉辦的第三場培力講座,邀請到了《天下雜誌》主編劉光瑩小姐。劉主編現任《天下雜誌》主編,同時負責雜誌與英文網站的編輯工作,也是Taiwanology Podcast的主持人。她在新聞界深耕多年,屢獲殊榮,包括金鼎獎、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及吳舜文新聞獎等。

講座開始時,由國際處的大家長韋岱思老師致引言。韋老師表示,自己與劉主編的情誼始於在臺大求學的日子,並透露自己的中文名字是由劉主編幫忙取的。劉主編經歷豐富,臺大外文系畢業後攻讀政大新聞所,後考取外交部國際傳播司。然在受訓期間,她發現自己想追求的與公職目標不同,於是毅然轉換跑道進入《天下雜誌》。

劉主編分享,在大學期間曾到荷蘭當交換生,發現歐洲人的國際觀與臺灣人截然不同,對世界事務充滿好奇,這促使她萌生駐外的意願。經過不斷探索,劉主編逐漸找到自己的定位,將專長與工作結合,打造出獨特的人生歷練。與此同時,劉主編也了解到自己對氣候變遷議題有興趣,於是探究的議題也開始偏向環境永續。在蒐集素材的過程中,劉主編意識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已不再僅是北極熊和企鵝的家,而是每個人的生活與所有的產業。作為地球村的一員,劉主編熱愛地球,這份熱情也反映在工作上:從巴黎氣候峰會到CNN採訪助理、國際新聞獎學金計劃(IJP fellowship)、以及丹麥的離岸風電等,每個場域都有她的身影。劉主編謙虛地表示,出國並非了不起,重要的是回國後如何將所見所聞與臺灣結合,帶來新氣象,這才是她覺得真正厲害的地方。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導致歐洲能源價格飆升。面對這一挑戰,歐洲需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這成為大家需解決的課題。劉主編希望透過深入當地探究問題,找到解答。或許短期內找到完美的答案不易,但相信透過互相討論,會激發出許多不同的想法。

講座最後,劉主編希望與會的同學多思考自己的目標及對社會的貢獻。透過問答時間,她鼓勵同學廣結善緣,不要害怕嘗試,因為唯有多走錯幾次,才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此外,劉主編也希望大家打開雷達,在遇到機遇時除了好好把握外,也不妨想想是否有其他衍生的機會,創造出1+1>2的效果。國際處定期舉辦各類講座和活動,希望通過與校外專家學者的互動和知識傳遞,讓本校師生能更好地與國際接軌,並培養未來就業所需的國際觀。未來,國際處將更積極邀請相關講者,為臺北大學打造出一個充滿國際視野和學術交流的平臺。同時,我們也期許本校學生能善加利用這些機會,積極參與並從中受益,拓展自己的國際視野與專業能力。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出國了,回來了,然後呢?
SYSTEM.NEWS.公告列表
GENERAL.三峽校區
SYSTEM.REAL_TIME_INFO.天氣資訊

SYSTEM.REAL_TIME_INFO.公車(正門) :
SYSTEM.REAL_TIME_INFO.點擊編號可查詢公車動態
SYSTEM.REAL_TIME_INFO.鶯歌火車站
YouBike
SYSTEM.REAL_TIME_INFO.新北市YouBike站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