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USR】基隆市致謝狀 合作推動學老

基隆市社會處於1141112日下午,在基隆市政府四樓舉辦114年度第四次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會報,會中由楊玉欣處長代表謝國樑市長,致贈感謝狀予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及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感謝今年捐贈1,000冊《學老誌》,作為基隆市於社區及宮廟中向中高齡民眾推廣學老。當天共有約100位基隆市社區據點的工作人員與志工參加,並邀請《學老誌》總編輯曾敏傑教授向出席人員,介紹臺北大學如何推廣《學老誌》,以及個人應該如何學老。

社會處楊玉欣處長於致詞時表示,今年台灣已經進入超高齡化的社會,高齡教育和倡議都需要獲得據點的重視,而曾敏傑教授二十餘年前推動社會重視罕見疾病的議題,也讓國家和社會開始關注到罕見疾病,並且做出重大的改革和成果。近年來,曾敏傑教授更投入創立《學老誌》,並且集結許多有助於長輩健康老化的好文章,透過推廣閱讀《學老誌》,以及在生活中實踐,希望長輩也能持續終身學習,追求精彩的第三人生。

曾敏傑教授演講時指出,社會的超高齡化多數人沒有感覺,但是換一個角度看,對於個人而言,其實就是「長壽化」;隨著公共衛生的進步、營養的提升,以及醫療的普及,加上再生醫療的創新,人類的壽命正在延長當中。但是壽命的延長,並不代表銀髮生活品質的提升,我們還要面對七八年的不健康餘命,將可能需要依賴他人在生活上的各種照顧,加以壽命延長也帶來財務的負擔,因此越早認識老化、提前知道老化可能帶來的問題,以及做好生活各方面的準備和因應,都可以讓我們的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能夠維持精彩的銀髮生活。

曾敏傑教授也指出高齡的人口越來越多,但是高齡的雜誌卻越來越少,許多高齡生活的經驗迫切需要分享,但是大家卻是缺乏討論,也沒有管道獲得。因此國立臺北大學為了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於20239月創刊《學老誌》,就是希望發掘好的文章和案例,讓大家可以預見老年生活中可能發生的變化,以及現在可以為老年生活做出規劃,並在生活中落實好的習慣,讓自己可以朝向健康老化。

目前《學老誌》每三個月出刊一次,已持續出刊九期,在現有出版的100篇文章中,約有一半的文章獲得聯合報、天下文化、今周刊、以及康健雜誌等媒體的數位轉載,顯見內容的專業性已經獲得肯定。同時也有系統的將《學老誌》與各地方政府合作,期能幫助更多社區關懷據點的長輩獲得這些有用的資訊,包括基隆市、新北市、新竹縣、台中市,以及後續的宜蘭縣等,透過大學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培力個人要為自己的老化進行準備,同時也呼籲重建家庭的功能,以因應家中長輩老化過程的需求與解決,而非只是依賴醫生、依賴藥物、或是依賴政府。而社區關懷據點正是家庭和社會的介面,如果社區據點也能扮演教育、媒合、和服務的多元角色,也會讓超高齡社會更具有韌性因應人口結構的重大轉變。

 目前《學老誌》已贈送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六都圖書館及各縣市主要圖書館,上架方便民眾閱讀,加入官方Line帳號好友數已超過六千位。歡迎大家連結下列網路平台,將《學老誌》推薦給家中的長輩閱讀,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觀念,以正向積極的心態,面對老化帶來的種種衝擊,並且朝向活躍老化的第三人生。

 

📣 追蹤學老誌社群平台


✨ 閱讀學老誌,一起學習老化知識|https://www.learningandaging.com/

✨ 使用Youtube有聲書服務|https://www.youtube.com/@USR-qb6yr

✨ 加入官方LINE,每周瀏覽一篇好文|https://lin.ee/DvIX9mL

✨ 追蹤按讚學老誌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