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第一屆新世紀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一屆新世紀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環境・人文・智慧

為呼應聯合國於2015年所通過的〈2030永續發展議程〉,並積極推動全球邁向永續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國立臺北大學永續辦公室與人文學院、世界華嚴總會於1031日至111日兩日,在臺北大學三峽校區人文學院101大會議廳聯合舉辦「第一屆新世紀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環境・人文・智慧」,且由華嚴學會協辦。本研討會旨在以跨領域視角探索新世紀永續議題,匯聚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共同思考環境保育、人文關懷與智慧創新三者的平衡之道,尋找邁向永續社會的新契機。

研討會於1031日上午正式揭幕,由國立臺北大學校長林道通與社團法人華嚴學會理事長陳錦勝共同致詞,為研討會揭開序幕。本次論壇以「環境・人文・智慧」為主題,首日上午安排兩場專題演講,特別邀請海雲繼夢和尚(大華嚴寺導師∕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跨文化委員會主席)以及簡又新大使(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擔任專題講者,從宗教哲思與政策實踐兩個面向,探討永續發展的核心課題。另外,也邀請諸多學者、專家進行論文發表。

從心到行:以靈性哲思與制度實踐啟發永續新觀點

海雲繼夢和尚以〈全球治理制度倡議〉為題,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全球契約」的歷史脈絡出發,指出當前國際合作體系面臨制度僵化與利益導向的困境,全球共同治理的理想正被地緣政治與經濟利益所分化。認為現代西方治理體系深陷零和思維的「相剋論」,導致人類文明在自我更新中不斷分裂;和尚提出以中國傳統的「相生論」作為對治之道,主張以「義利並舉」與「兼愛共生」為全球治理的倫理基礎,重新構築「相生」而非「相剋」的人類文明價值。和尚表示,永續不應該是議題的迭代,而是承先啟後、代代傳續的生命工程;唯有從人心出發、以良知為本,方能化解文明衝突,實現真正的和平與安全!

簡又新大使得以實務者的視角回應永續發展的落實問題。他指出,面對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的雙重挑戰,唯有透過制度創新與教育推廣,才能讓永續發展從理念走入社會日常。簡大使回顧自1987年擔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首任署長以來的推動歷程,說明臺灣從「環保啟蒙」到「永續治理」的政策演進。他認為,當年以教育為起點的環境保護觀念,如今應進一步轉化為全民的永續素養。離開公職後,他於2008年創立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以非政府組織之力推動「企業永續」、「淨零轉型」、「永續教育」等多項行動方案,展現出政策連貫與民間能量的結合。簡又新大使表示,永續是一個包含經濟發展、社會公平與環境責任的體系,不單純是一個議題。而基金會成立十五年以來,舉辦超過百場論壇、廣播與培訓課程,多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致力於打造跨界合作的教育與產業生態系,簡大使相信,唯有讓企業與學校同時具備永續思維,才能使國家在全球競爭中持續前行。

多元學者共論永續:環境.人文.智慧的交融

繼專題演講之後,論壇進入學術論文發表階段,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輪番上台,從環境治理、金融永續、人文哲學到人工智慧與地方實踐,為我們進行一場跨越學科邊界的對話,是學術論述的匯流,是一場思想共鳴的盛宴。

以地方創生為例,談如何讓社區發展與生態復育並行;也有研究以綠色金融為主軸,分析企業在淨零轉型中的策略與挑戰。來自人文與宗教領域的發表,則引領與會者思考永續的精神根基——當「永續」不只是技術與制度的問題,而是回到人與自然、人與心靈的關係時,整個議題的層次也隨之深化。

科技與倫理的辯證亦成為焦點之一。人工智慧如何在ESG治理中發揮作用?數位轉型如何兼顧公平與環境責任?學者從歐盟監管沙盒到AI倫理治理的案例,鋪陳出永續與科技共進的藍圖。

除了理論的交鋒,現場討論也回到了地方的現實脈絡。從文化資產保存到河川治理,從佛教經典的「環境靈性學」到城市更新的社會正義,學者用多重視角詮釋何謂「實踐中的永續」。

論壇於111日下午舉行閉幕式,由林映辰組長與陳執中總經理致詞,為兩日的跨域交流畫下句點。林組長強調人文思維應作為永續發展的核心驅力,而陳總經理則期勉學術研究能轉化為具體的社會實踐,讓永續理念在不管是教育界、產業界,抑或是人心與文化中都能被持續探討,以及承蒙海雲繼夢和尚與簡大使所言,在永續方面我們用心感受,並做正確的事情。

結語:環境・人文・智慧的持續對話

為期兩日的「第一屆新世紀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環境・人文・智慧」圓滿落幕。本次研討會以宗教哲思為起點,也共融其他面向如政策實踐、科技創新與地方行動等來探討永續議題,為永續發展在理論與實務間製造多層次的對話,促進不同想法的交流與反思。從海雲繼夢和尚提出的「相生論」人文思維,到簡又新大使倡導的制度與教育並進的永續治理,再到各場次學者的深入研究與交流,可以知道永續不只是單一個問題,而是需要跨領域去善修的大體系。

本次研討會為臺北大學和華嚴學會首次以「永續發展」為主軸,共同舉辦的國際性學術盛會,具有相當大的意義。活動成功串聯宗教、人文、科技與政策等多元領域,亦為永續教育與研究奠定跨域合作的新基礎。兩日會程內容豐富、討論熱烈,展現學術界與社會實踐的雙向能量。希冀能以本屆成果為起點,持續推動後續研討會與學術出版,深化「環境・人文・智慧」的核心精神,讓永續成為校園文化與社會發展的共同語言。未來,透過更多實質交流與研究合作,期望臺北大學能成為引領臺灣邁向永續未來的重要智庫與行動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