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近現代東亞研究群與日本霞山會合辦「戦時下の東アジア社会―制度と日常のはざまで」國際學術研討會
台北大學歷史系近現代東亞研究群與日本霞山會,10月31日於東京霞山會館共同舉辦「戦時下の東アジア社会―制度と日常のはざまで」(戰時下的東亞社會──制度與日常之間)國際學術研討會,由愛知大學協辦。這是繼去年10月在本校舉辦「近現代東亞國際政治運作的諸面向」國際學術研討會後,第四次合辦國際研討會。會場入口處,展示著已出版的日文版論叢1-3號。第3號論叢「東アジア近現代における人や学知とその展開」由慶應大學安田淳教授、南山大學平岩俊司教授主編,於今年10月出版,頗獲好評。
日本霞山會繼承1898年成立的東亞同文會的遺產,戰後在亞洲各國的文化交流上持續努力而卓有貢獻。歷史系近現代東亞研究群的成立目的之一:建立近現代東亞研究與交流之平台,透過跨國學者的實證研究與理性討論,深化多元視角的理解與尊重,期能形塑跨地域的東亞史觀與共同價值,超越意識型態或民族主義紛爭,成為東亞前進的正向力量。兩者的共同目標,促成緊密的合作與交流。
本次的會議,霞山会理事長阿部純一、歷史系蔡龍保老師、前經濟部長、本校優秀校友郭智輝開幕致詞後,展開三個場次的議題研討。分別為第一場次「帝国の版図として-融解する境界と経済圏」,由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林文凱老師擔任主持。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台北大學歷史系合聘教授林玉茹以〈日露戦争と台北の貿易商:陳源順号を中心に〉為題,學習院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蔣允杰以〈台湾塩の朝鮮輸出計画の再検討 : 帝国勢力圏における地域をまたぐ経済的構想の一断〉為題,立教大學經濟學部教授湊照宏以〈戦時統制と台湾経済〉為題,發表論文。
第二場次「破壊と創造の時代-戦争が変えた人々の日常」,由慶應大學法學部安田淳教授擔任主持。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王超然以〈重慶政府時期における戦時社会の日常生活の統制―蒋介石による適切な戦時娯楽の確立構想を例に(1937 1945年)〉為題,神奈川大學外國語學部村井寛志教授以〈戦後の日本人の海外渡航再開と香港―人と文化の往来から見た日本・香港関係史の一側面〉為題,中央大學文學部榎本泰子教授以〈東アジア近代音楽史の転換点としての戦争〉為題,發表論文。
第三場次「戦時下の台湾社会-産業振興と人々の暮らし」,由前讀賣新聞中國總局長濱本良一擔任主持。台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助理教授簡佑丞以〈日本統治時代末期台湾における水資源総合利用計画思想の形成について〉為題,台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林佩欣以〈板橋酒工場の設立と日中戦争期における台湾社会の清酒生活〉為題,愛知大学国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學院塩山正院長以〈東亜同文書院生の大調査旅行における台湾経験〉為題,發表論文。
迄今為止,對戰爭時期的社會變動分析,多半著重於國家的戰爭動員體制、意識形態及軍事發展。然而,本次的研討會,則聚焦於戰爭所引起的制度變化如何影響地方社會與日常生活,以及人們如何適應這些變化。通過從歷史角度釐清戰爭對東亞社會與人們生活所帶來的現實影響,旨在反思今日劇變的國際緊張關係,重新思考戰爭與和平。
議程中擔任發表人、主持與談人的學者可謂陣容堅強,交流單位包含慶應大學、愛知大學、學習院大學、立教大學、神奈川大學、中央大學。本校之姊妹校以及長期有研究合作的友人,包含一橋大學洪郁如教授、東京大學中村尚史教授、大阪大學澤井實名譽教授、立教大學林采成教授,鹿島建設、日本工營、大成建設等民間業界代表性會社也都前來與會,討論十分熱烈,強化了本校對外實質的交流關係。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台灣代表處)蔡明耀政務副代表,偕同仁到場與會、致意!。
會後的晚宴,台北大學歷史系與霞山會雙方商議持續深化合作,明年再回台北大學合辦近現代東亞相關議題的國際研討會,並擴大其他可能的國際交流(本校與日方大學間或學院間),透過長期穩健地交流,務實地累積成果,使本校成為近現代東亞研究之重鎮。
https://history.ntpu.edu.tw/?p=9166 https://history.ntpu.edu.tw/?p=9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