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海山學研究中心於2016年11月與韓國濟州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團(SSK)簽訂學術交流備忘錄,研究團隊成員隨後也受邀參與本校人文學院領導的「文化.聚落.共有財:環境變遷下之永續發展」學術攻頂計畫;次年9月,濟州大學團隊進一步發展為共同資源與可持續的社會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n the Commons and Sustainable Society),自此兩校研究團隊長時期合力投入共同資源(Commons)的跨領域研究。在新冠疫情之後的2024年5月,再度於濟州大學人文學院共同舉辦「東亞的歷史與文化:共同資源與環境保護的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持續展開更多元的交流與互動,並討論未來進一步合作研究的方向。
今年度10月23至24日,海山學研究中心、亞洲暨泛太平洋地區研究中心與濟州大學共同資源與可持續的社會研究中心、細橋研究所(Segyo Institute),假韓國首爾創作與批判出版社(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的作品即由該出版社發行)會議廳,共同舉辦「東亞生態轉型與共同資源:區域研究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校歷史學系特聘教授兼亞洲暨泛太平洋地區研究中心主任陳俊強、海山學研究中心主任洪健榮及研究員李孟勳、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王冠生、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特聘教授葉大綱等5位同仁前往與會。
兩天的研討會議程,主要是針對臺灣、韓國、日本與香港的村落自治、地方創生、生態法、環境治理、生態變遷、鄉土教育等課題進行交流。出席者除了濟州大學及臺北大學研究團隊,也有來自韓國江原大學、尚志大學、韓南大學、延世大學、臺灣東華大學、香港大學、嶺南大學的學者專家齊聚一堂,透過論文發表與相互評論,從歷史學、社會學、法學、生態學、景觀學、心理學、哲學、地方學等跨域多元的視角,展開跨國之間的對話。
濟州大學共同資源與可持續的社會研究中心崔賢主任於開幕致辭中表示,很高興能在韓國首爾再次的相聚,期望這次的相聚能為大家的研究與交流帶來豐富的啟發。本校陳俊強特聘教授於開幕致辭中強調多年來雙方的學術交流,讓我方從研究團隊的組成、研究能量的持續、研究主題的開發等方面,皆獲得極大的啟發與助益,特此向濟州大學研究團隊表達誠摯的謝意。
韓國延世大學史學科榮譽教授、細橋研究所理事長白永瑞於專題演講〈東亞生態文化與巨大轉型〉中,提出「共生人文學」的概念,強調學者的思考要能回應真實生活世界的問題,人文學雖然沒有立即的實用性,但卻有很大的價值;期勉大家在AI當道的時代,當面對社會現實性公共議題之際,不要放棄人文社會科學的角色,並期望東亞的研究團隊能夠彼此合作且共同成長。
本次研討會有一重要的創舉,係採用AI同步翻譯軟體系統,將英文、韓文、中文流利轉換,除了某些較為深澀的專有名詞之外,翻譯正確率約可達八、九成左右。藉由本次經驗,未來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可導入此項科技應用,以強化跨域交流的便捷性與深廣度,擴大對話的對象與影響力。
研究會議前後,本校研究團隊亦前往首爾當地著名文化史蹟宗廟、昌德宮、大韓佛教總本山曹溪寺、德壽宮、光化門廣場、景福宮、北村韓屋村進行參訪,讓研究團隊成員滿載而歸。海山學研究中心將於今年11月21至22日與新北市立圖書館合辦「繼往開來:第四屆全國地方學暨海山學研究中心創立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將邀請濟州大學團隊成員蒞臨本校,交流韓國「濟州學」的概念、成立、範圍與課題。回應白永瑞教授於本次專題演講中所提出的「我們如何能夠從在地出發,創造改變世界的典範」,期待兩校之間持續性的學術合作,能共同為東亞區域的研究、地方學的發展以及永續城鄉的實踐,創造出優質的研究範例與學術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