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永續月的專題講座邀請到oloo共享滑板車品牌的共同創辦人林志嘉先生,請他與現場的同學和在地居民分享對於微型移動、共享經濟,以及未來城市樣貌的想法,透過演講與提問的形式和大家建構一個更宜居、更永續的都市藍圖。
演講中,林志嘉首先拋出了「時速15公里的街道哲學」這個核心概念。研究數據說明,當行車速度維持在15km/h,行人的事故存活率高達九成,交通事故總量能大減65%,同時社區鄰里間的交流甚至能因此增加三倍。他舉例,歐洲許多城市早已推行市中心30km/h限速,並成功達成了行人與自行車的零死亡目標。這說明了「慢行」不僅是為了安全,更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台灣的地理環境並不會與這些國家有很大的差異,他們能做到為何我們不能呢?我們其實也擁有絕佳的機會跟條件來推動這個概念,透過打造友善的交通環境,讓人民擁有更自在、更便利也更安全的用路體驗。
接著,林志嘉分享了oloo在校園推動微移動服務的實際經驗。他提到,共享滑板車的引入,不只提供了一種新的交通工具,更改變了校園的生活型態。這項服務預計每年能幫學校減少1000台廢棄腳踏車,有效解決了校園的廢棄物問題。與YouBike不同的地方是,他是一種更為輕巧的運輸工具,不必花費額外的力氣去踩踏,讓校園內短程的移動需求能優雅的滿足,師生們不必再為了趕課滿身大汗,或為了找車位而苦惱,透過省下來的步行時間,就能更從容的安排生活,甚至「晚一點起床」。
談到服務的成效,數據也證明了這項服務的受歡迎程度。林志嘉認為,生活習慣的轉變雖然是漸進的,但一旦體驗過騎車5分鐘就能到達目的地的便利後,就很難再回到過去得走上15分鐘的模式,或是在很累的時候還要騎腳踏車。oloo的服務至今已累積超過250萬次的使用,事故率卻遠低於YouBike,這與校園相對單純的交通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當然不僅於此,oloo獨特的科技輔助,例如透過GPS定位進行下坡限速,也有效避免因速度過快而可能發生的意外。
在分享創業歷程時,林志嘉坦言當中充滿機會與挑戰。全球微型移動市場潛力無窮,各國政府也日益重視綠色交通,紛紛提出政策支持。然而,高昂的維護、充電、調度成本,以及用戶隨意停放、不當使用等管理問題,再加上各地模糊不清的法規,都是業者必須面對的難題。他特別強調,用戶管理是共享經濟能否成功的核心,必須在提供便利與維持社會秩序之間找到平衡點。
演講的最後,林志嘉認為打造一個永續的未來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而不是單一的由上而下或是由下而上,從政策立法、街道設計、科技輔助到社區參與及教育宣導都需要大家積極參與。他鼓勵在場的學生和民眾,若對相關議題有想法,應勇於向學校或相關單位提出建議,把想法化作行動,因為使用者的需求,才是推動改變最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