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年已經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國立臺北大學高齡中心及社科院USR計畫聯合創辦了《學老誌》,倡議全台民眾透過終身學習追求活躍老化。為慶祝《學老誌》創刊兩周年,以及迎接八月八日父親節的到來,計畫團隊結合北大圖書館,即日起至八月底辦理「爸爸學老、家人叫好」活動,將針對全校教職員工生,贈送《學老誌》一至八期共880冊,作為本校今年父親節的賀禮。
還在煩惱父親節要送爸爸甚麼禮物嗎?還在擔心沒時間回去探望父親嗎?今年我們都為大家設想到了,為嘉惠全校教職員工生,計畫團隊在行政大樓一樓雜誌區共提供880本《學老誌》自由取閱。在八月表達對父母感恩的季節,只要送《學老誌》給最親愛的父(母)親,就是今年爸爸最實用、家人最需要的禮物了,而且這還是臺北大學自己生產的「伴手禮」喲!
USR計畫主持人也是高齡與社區中心的曾敏傑主任表示,計畫團隊過去曾經辦理過「爸媽學老、我抽電腦」活動,鼓勵學生將《學老誌》帶給父母親閱讀,並且獲得四百多位學生與父母的書面回饋。當中看到大學生也十分認同「學老」的理念,並反思老化對於自己、父母、以及祖父母的影響;尤其當大學生將這份刊物轉交給家中長輩之後,「學老」已不再是社會對於中高齡者的空洞呼籲,而是真正帶來家中跨世代的對話,這樣的互動途徑是意外的,但是產生的影響卻是巨大的。面對老化真的不只是個人的課題,是家人共同面對的課題,年輕人可以幫助家中長輩面對老化,而在子女關切之下,長輩也更願意為自己「認真學老」。
不管您的爸爸是50歲、60歲、70歲、80歲還是90歲,《學老誌》都能提供正向的態度面對老化,《學老誌》也曾在第四期的主編序言中提出「學老密碼:56789」。55歲提醒我們要開始學老,為退休生活進行準備了;66歲甫退休,正要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生活樣態,正在適應摸索退休生活;77歲正是接近日本和田秀樹醫師所謂「人生最後活躍期」的結束;而70〜80歲的階段,如能認真努力奮老、抗老,也將決定80歲之後,是否還有健康的大腦和活力,也才能邁入順老的生活;而88歲我們應該有信仰、長照、法律、醫療、信託、傳承的準備;99歲之後,所有的問題應該都不是問題了,或是所有的問題已經不太具有意義了,就信受其果、無煩無憂、自由自在的「忘老」了。
《學老誌》有許多健康、理財、文化、心態、防詐、科技等主題文章,也有許多長輩分享面對老化的心得,是家中長輩最實用的生活指南。《學老誌》作為父親節的知識賀禮,將可以給父親帶來長遠的效益:
- 有助爸爸增加健康養生知識,因為爸爸的健康是全家的幸福。
- 這份雜誌也是知識之寶,因為可以讓爸爸透過閱讀活用大腦、避免失智。
- 最重要的是陪爸爸一起讀學老誌,將可促進世代對話、支持老爸活躍老化。
看著爸爸一天天變老,您擔心長照的問題嗎?看著長輩頭髮漸漸斑白,您已經預見未來自己也將逐漸老化嗎?每個人每天都在變老的路上,因此「學老」就是幫助親人,也是安頓未來的自己。歡迎北大教職員工生來行政大樓一樓,為爸爸帶上一本《學老誌》,開始一段終身學習的知識旅程吧。
【索取步驟】
- 掃描QR code加入《學老誌》官方LINE。
- 於行政大樓一樓書報架,自由索取最喜歡一期的《學老誌》。
- 歡迎索取閱讀心得單,留下您寶貴的回饋和給我們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