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科技發展和美中競爭態勢愈形激烈,12日在臺北國際會議廳舉辦的第五屆臺北經濟論壇,以「美中科技戰、AI創新應用與經濟發展」為題,共同聚焦AI應用對世界科技及經濟的影響。在瞬息萬變的全球政經情勢中,思考臺灣如何對應當前局勢,找出未來產經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北大經濟幫在產業界舉足輕重
「經濟學就是經世致用之學」,校長李承嘉讚許臺北大學經濟系校友們的務實與傑出,舉辦這場盛大論壇,內容扣合經濟局勢,對於AI科技有深入分析討論。校友總會理事長許明仁展望2025年,他提到供應鏈遷移、AI產業的蓬勃發展、碳稅課徵等將是切身課題。經濟系系友會理事長曾東茂說,「北大經濟幫」在產業界舉足輕重,這次論壇持續發揮北大幫的領銜地位,透過論壇為企業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AI創新應用與產業發展
分享AI發展與生態系趨勢,臺大商研所兼任教授、Andra Capital合夥人林家振透過最新分析,探索如何透過科技創新來驅動經濟增長效益。
談AI前先談軟體,林家振說,美國的軟體產業主導公開上市和私募資本市場,足見科技業的主導地位。他指出,軟體產業持續進行破壞式創新,體現在AI、數位化轉型和萬物互聯的高度成長。「軟體正在吞噬世界,而人工智慧將會吞噬一切」,他告訴在場所有聽眾,從大主機電腦、個人電腦、網路、雲端到人工智慧,AI正引領一個新的超級循環,帶動科技業的強大獲利。重點是,依據他的統計分析,AI產業發展的爆發點還沒到。
AI應用論壇-產業界的行動革新
第二階段的AI應用論壇,由社科院副院長、經濟系系主任郭文忠擔任主持人,與談人包括中信銀行數位科技處處長王俊權、微星科技副總經理蔡維新、遠傳電信資深協理蔡宏昌,以及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呂正華,共同就AI在各產業創新應用進行實例分享。
郭文忠主任整理學術界對於AI的幾個應用方式,包括提高預測力、智能客服和AI創作,他指出雖然AI帶來破壞式創新,但是資源共享與整合不足、中小企業對AI技術需求認知有限,是臺灣當前發展的侷限。
王俊權處長從歷史角度來看,通用技術伴隨著跨產業革命和社會轉型,臺灣必須從AI科技邁向AI「應用」,才能帶動產業轉型。而金融業擁有高品質資料,容易被科技顛覆,更是被期待先行應用突破的產業之一。
從製造業的角度來看AI,蔡維新副總經理分析,研發、生產會最先導入GenAI,算力、算法和數據是AI落地的成功要素。他坦言,企業只重視純硬體將是死路一條,結合軟體應用,提供各種產業解決方案才是重點。
軟體出身的蔡宏昌資深協理提供公司的生成式AI藍圖,他認為後疫情時代的數位轉型已是必然,GenAI將有助彌補人才缺口,利用AI創造更多數位應用,從客戶需求來進行創新。
呂正華秘書長提供了幾個企業應用AI的具體成果,例如協助設計產品、經營社群、外貿往返信件等。他強調,產業AI化、AI產業化,共構出一個生態系。而推動其多元應用,正可激發中小微企業產品開發。
美中科技戰、AI創新應用與經濟發展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啓超論及地緣政治,對應川普強調與中國對抗的兩個途徑:維持霸權、創造美國就業和製造,藉此落實「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政策目標。中國則以半導體自製、分散油氣進口和增加人民幣使用來找尋出路。這些因素將重塑全球供應鏈的變動,他提醒關稅議題對亞幣的影響,將是亞洲央行的一大挑戰。
此外,他論及這幾年臺灣經濟發展,正是由IC、AI伺服器所帶動。但他提醒,應避免投入過多資金在少數產業,從石油產業、資訊產業的發展歷史來看,新產業的革新,也會造成貧富差距不斷拉大。
五屆論壇展現臺北大學對世局關注
臺北經濟論壇由臺北大學校友總會、臺北大學經濟系系友會舉辦,首屆主題「臺灣經濟大趨勢-臺商資金回流、再創經濟奇蹟」,於2019年舉辦。2020年第二屆論壇主題為「因應國際政經形勢,開啟臺灣經濟新局」。2022年第三屆論壇主題,則為「國際政經大未來-借鏡俄烏戰爭,永續臺灣經濟命脈」。2023年第四屆論壇主題為「轉型和創新 迎向新挑戰」。每屆邀集各界人士,探討國內外重大議題,展現臺北大學對世局的關注,以及在產官學界的深刻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