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通識飛鳶博雅講座 宋育泰談AI挑戰

通識月飛鳶博雅講座大型場次第二場「百年老新聞組織怎麼面對、嘗試AI」由通識教育中心與社科院USR計畫共同辧理。本場次邀請現任中央社媒體實驗室主任、數位中心副主任暨親子天下產品經理宋育泰先生蒞臨本校,帶領與會的老師、同學以及社區民眾,一起思考數位媒體、AI當道的時代,我們該如何進行媒體識讀與進行數位行銷、傳播之理念。

講座一開始,先是由中央社蘇郁迪專員介紹中央社之經營現況與其服務範疇,讓大家對於中央社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建樹與貢獻有一定的瞭解後,再介紹目前社裡所欲規劃主辧的「我是海外特派員」(第七屆)的大專生實習計畫,蘇專員在場歡迎亦邀請與會的同學在學期間,可以加入新聞傳播的行列,進一步深入學習,並也探索職涯發展。

接著,宋育泰主任便開始從日常生活切入,詢問大家「平常是否有看新聞的習慣?」、「獲取媒體資訊的渠道為何?」宋主任說道,目前網路科技發達,新聞從業人員亦面臨多樣的社群與自媒體的發展競爭,中央社亦於2018年開始成立了媒體實驗室,進一步思考新聞從業未來如何製作或傳播新聞。

近來,AI已逐漸影響以及改變我們的生活與思考模式。宋主任當場亦詢問大家「最近是否有使用AI?」與會者中有高達半數的人回應。宋主任進一步表示,中央社自2021年開始,亦逐漸將AI技術應用於新聞傳播中,如:運用AI辨識產生影音檔之逐字稿、外文翻譯、生成式AI圖像或3D點雲建模等工作內容協作。這些工作透過AI協作運用與處理,大幅降低過往新聞從業人員所需費時地繕打、進行新聞轉/翻譯以及影像生成、處理與編修等工作,提升了不少工作效率。

另外,宋主任亦舉出目前實驗室正也在嘗試運用AI協作,解決過去在工作中較無法解決的難題,如影像版權之問題,或是缺少新聞圖資素材,無法在新聞中以圖像或影像之方式呈現,此等問題目前則可運用AI生成之方式,達成任務。又如過去每日早報中之內容,實需專人負責將前一日之新聞分類、篩選與重新編輯,目前則是透過AI程式語言之協作分類、篩選與編輯,改善多年來的工作流程,讓相關工作人員節省不少時間,效率提升不少。

「運用AI協作,不僅大幅縮短職場上溝通的時間與過程,同時亦提升了不少工作效率與運行。」宋育泰在講座中反覆提到。此外,宋育泰也提醒大家不用過度緊張與擔心,將來的我們會因人工智慧的運行而失業。相反的是,AI的運用,對於我們而言,不應只是拿來取代人們工作的工具,而是協助我們完成工作且提高效率的技術。

本講座的最後,社區長者林芳梅女士亦進一步提出問題並與宋主任討論,「面對AI生成資訊之真實性,日常生活中的我們,該如何辨別此等資訊之真偽?」面對此等課題,宋主任亦說道,身處在科技日新月異,AI當道的現在,這是我們不可避免,同時也必需深思的問題,然而這一切除透過大數據的事實查核之外,最重要的仍是,回到我們在接收資訊時的審慎與明辨。

本學期飛鳶博雅講座大型場次,後續亦邀請臺灣大學臨床心理師連玉如、明月堂第三代傳人周恆儀、臺灣正念學學會常務理事暨正念療育資深督導師羅耀明、甘樂文創志業執行長林峻丞等人,分享其如何面對世界、擁抱世界,並如何走出屬於自己的職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