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通識月飛鳶博雅講座開幕 黃嘉俊談探索生命

從這學期開始,原通識月大師講座更名為 「飛鳶博雅講座」,3月18日舉行開幕式,邀請「黑糖導演」導演黃嘉俊,分享他生命歷程與紀錄片的執導,帶領大家思考與探索生命的本質和初衷。

此次通識月主題為「探索生命,擁抱幸福」,由通識中心與學生諮商中心共同舉辦,主辦單位說明,生命教育的本質,在於思考生命的根本,而具體的實踐方式,就是希望學生能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對生命的意義提出質問與體悟。也就是在「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往何處去?」的探問中,思考對於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目標,最後擁抱自身、接納自己。

校長李承嘉認為,隨著AI發展、氣候環境變遷,人們遇到更多迫切的危機和挑戰。如何適應、面對,將是人生的重要課題,這項議題雖然基本,但卻很重要。

黃嘉俊擔任過三立電視臺節目編導,以及公共電視臺、大愛電視臺、客家電視臺導演、黑糖媒體創意有限公司負責人、文化部創作補助評審委員、國內外影展評審,獲獎作品無數。

「很多人轉系、重考,留在電影產業的人沒有很多。」大學時,他選了自己喜歡的領域-電影,每堂課都是聽得津津有味。後來到外面實習、當助理,寫起劇本,儘管報酬不豐,卻是個學習的好機會,大三便走上了導演之路。「當時我對自己充滿自信,未來肯定是一片希望,將來還要去美國讀書。」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老天爺給了另一套劇本,告訴他人生的劇情總不是這樣順風順水的。

當兵時,他打算考上國防部示範樂隊,每天吹吹樂器,下班後就可以專心寫劇本,原本打算這樣度過兩年役期。沒想到分發去砲兵營,和一群生長背景不同的人服役,體驗自己全然不喜歡的部隊生活,一個沒有電影和劇本的日子。

服役時遇見了921,他在新社救災時,經歷過一幕幕人間煉獄,「老天爺給我看了場生離死別的場景,告訴我真實的人生。上天才是導演,我只是演導演的演員。人生再多的難過、憤怒、計較有何意義?」黃嘉俊覺悟到,當功名、財富、權力、成功不再是人生終極目標時,那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

自此,他開始聆聽身邊所有人的故事,退伍後打消去美國讀書的念頭,開始新的計畫-拍紀錄片,和一群不同的人相處,找出更多精采故事。例如「飛行少年」記錄了非行少年單輪車千里環島、「想念的方式」拍攝八八風災小林村一個國一女孩如何走出悲傷、「HI 寶貝」記錄著孩子收、出養議題、「一直搖滾上月球」拍攝一群育有罕見疾病兒童的父親們故事、「來得及說再見」訴說著高齡者的生老病死。黃嘉俊慶幸著軍中的經歷,讓他可以跟被攝著對話,放心地揭開傷疤,說出想說的東西。

黃嘉俊認為,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在不同題材找出共鳴,是紀錄片導演的挑戰,他也特別喜歡這種挑戰。這些文本和故事,就是一扇又一扇窗,告訴我們人生活著的意義。某種程度,也是他對於人生方向的一個選擇。拍故事讓他走入一個又一個國度,去接觸其他人最真實的一面,因為這些故事都和每個人的生命有共鳴、有鏈結。反覆思考成功的定義、人生的目標和生命的結局,他將繼續選擇用影像認識新的故事,體驗更多的人生百態。

這學期飛鳶博雅講座大型場次共計六場,後續邀請中央社媒體實驗室主任宋育泰、臺灣大學臨床心理師連玉如、明月堂第三代傳人周恒儀、臺灣正念學學會常務理事暨正念療育資深督導師羅耀明、甘樂文創志業執行長林峻丞等人,各自分享如何面對人生、生命,走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