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臺北大學校友總會、臺北大學經濟系系友會所主辦的第4屆臺北經濟論壇,12月29日於臺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今年以「轉型和創新 迎向新挑戰」為主軸,聚集產官學界財經領袖及與會者達600人,深入分析數位及淨零轉型、未來經濟發展情勢和永續議題,共同思索臺灣產業的前景和挑戰。
感謝校友總會和經濟系系友會主辦這場年度盛事,校長李承嘉說,臺北經濟論壇由關心時局的校友們籌辦,邀請專家學者與各界人士一同探索臺灣與世界經貿局勢,正呼應了臺北大學「追求真理 服務人群」的校園精神。
臺北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林錫埼說,臺北經濟論壇針對當年度國際情勢,提出前瞻性的應對思考。出身於產業界的他深刻感受到,地緣政治、利率調整、國際戰事和淨零排放,將對未來企業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媒體都說我們是北大經濟幫」,身為臺北大學經濟系系友會理事長,曾東茂認為,臺北大學培育出許多財經人才,在這麼多優秀的學長們支持下,才有底氣來舉辦臺北經濟論壇。
想起四十幾年前成立經濟系系友會,前總統府資政吳榮義說,現在經濟系系友們已在各界發揮影響力。「沒有想到當初的系友會可以發展得這麼好,感謝校友們出錢出力。」他希望這場論壇,能帶給大家許多收穫。
此次論壇共有三場專題演講,由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分析數位化及綠色轉型下的產業契機,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探討龍年經濟前景,以及臺北大學經濟系兼任助理教授陳育凱說明2050年淨零排碳管理與生物多樣性,會上並邀請多位學者專家與談。
「現在是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高仙桂認為,AI應用、美中對抗、淨零碳排這三個大事件,讓全球都要面臨劇烈的轉型要求。臺灣在半導體以及資通訊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在後疫情時代,面對嶄新的全球經貿變局,政府將全力推動淨零與數位雙轉型,並且協助企業供應鏈重組,持續掌握全球經貿與科技創新商機,提供臺灣經濟成長新動能。
在黃蔭基主持的「修昔,突破,2024龍行」金融高峰論壇中,他和與會者分享金融產業在修昔底德陷阱下的應對策略,並和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葉俊顯等人,分析2024年經濟、匯率、利率的變化趨勢及挑戰。
「戰爭、通膨和升息主導了2023年」,黃蔭基列舉諸多2023年全世界各項政治經濟重大事件,這些事件形塑了世界經濟型態。例如AI推升股市表現、地緣政治推升金價。而展望2024的龍年經濟,他認為美中GDP將下修,但臺灣將有所成長。另外通膨向下趨勢確立,FED、ECB升息循環結束。張建一則提醒各位要注意債務問題對各國經濟的影響。葉俊顯觀察臺灣景氣認為,2024年的成長動能在於投資表現。
在最後的ESG高峰論壇中,由陳育凱引言淨零碳排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並由主持人臺北大學經濟系主任郭文忠、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遠傳電信副總經理李和音、微星科技副總經理蔡維新等人共同與談。
陳育凱認為,先知道碳排放才能設定減碳目標,接下來就是減碳作為以及碳權。「淨零關鍵在供應鏈!」他指出,供應鏈若無法作到減碳,就難以達成淨零。對於最近熱門的碳權議題,陳育凱認為,企業是否要買碳權,要先釐清目的,若是要降低碳足跡,是不允許碳抵換。若是基於投資目的,被交易或拍賣並移轉過的減量額度,不可以再拿出來重複交易或拍賣。若是抵國內碳費,以國內減量額度來看,可以抵扣碳費,若為國外減量額度,經環境部認可,可以部分扣抵碳費。「避免、降低、回復、抵消。」陳育凱呼籲企業應採行這四項方式,來減少對大自然影響,進而恢復生態。
思考環保和金融的合攏,特別是氣候風險傳導給金融業的情況愈來愈明顯,黃崇哲認為,金融可以作為改變世界的一個力量,例如永續金融期望在取得報酬的同時,也能帶來ESG的正面影響。另外將討論焦點放在產業界的實務經驗,李和音和蔡維新則分享遠傳和微星在落實ESG的實際作為。
臺北經濟論壇首屆論壇「臺灣經濟大趨勢-臺商資金回流、再創經濟奇蹟」於2019年舉辦,廣受各界好評。2020年第二屆論壇主題為「因應國際政經形勢,開啟臺灣經濟新局」。2022年第三屆論壇主題為「國際政經大未來-借鏡俄烏戰爭,永續臺灣經濟命脈」。每年邀集各界權威人士,討論臺灣政經發展,深化臺北大學在學術界和實務界的重要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