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於10月21至22兩日,與中國政治學會、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共同在本校三峽校區公共事務學院舉辦「新常態、新政局、新冷戰時代下之民主治理與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政治學會2023年會」,不僅有超過4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政治與公行相關領域學者、實務專家、政府官員及學生參與,亦有來自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比利時、荷蘭、澳洲等地的國外學者與會,參與者廣及全球四大洲,會議規模堪稱是近年最大的政治與公行領域盛事,參與人數踴躍超乎預期。會議期間,除了本校的師生與來自各地的與會者共同獲得學習成長的機會,從研討中吸收到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之外,也在和理論與實務界的交流互動中,構建出未來研究與實務合作的網絡。許多第一次來到本校的國內外與會者,更是對本校校園風光以及公行系師生在會議進行與安排等各方面的表現,留下深刻與正面的印象。
此次學術年會是在全球經歷三年Coivd-19疫情恢復常態性活動,而俄烏戰爭、以巴衝突、中美關係新情勢再起的環境背景下所舉行。為了回應全球政經局勢出現的新環境變數,本次會議以「新常態、新政局、新冷戰時代下之民主治理與轉型」為主題對外徵稿,最後共收到高達193篇論文投稿,在經歷審查後錄取144篇文章,分成24個主題場次在兩天的研討會中進行發表與討論。子題場次涵蓋「能源、氣候與永續政治」、「亞洲、印太區域等研究」、「市政治理」、「公共政策與公共治理」、「民主治理實踐」、「國際政治與國際經貿變遷」、「國際法規與公共法治的發展與挑戰」、「政治學研究方法」等近20項議題,並有學術界與政策實務界等學者專家所組的數個自組場次,主題含括「戰爭、民主與政治暴力」、「廉政治理」、「人工智慧(AI)對公共治理的省思」、「歐盟的機遇與挑戰:法律、政治、經濟的對話」、「半導體與地緣政治」、「台灣初任文官之價值形成與其影響—以台灣文官調查(TGBS)資料為分析基礎之實證研究」、「威權韌性的作用與發展」等。兩天會議進行了豐富、多元與扎實的學術與實務對話,共同建構了活動的內涵與成功。
在論文發表之外,本次研討會也同時舉辦「與學門召集人及期刊主編有約」及「新冷戰格局下之民主治理」兩場圓桌論壇,並由日本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小尾敏夫Toshio Obi以「新常態與新未來─數位時代下之民主治理」為題,進行主題演講。開幕式當日,除了主辦單位中國政治學會朱景鵬理事長、本校陳俊強副校長與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羅至美主任致詞歡迎之外,更有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郝培芝主任委員、法務部廉政署沈鳳樑副署長、中央研究院吳玉山院士親臨致詞,讓整場會議更增添光彩。
本次研討會是在公行系前主任胡龍騰教授的積極爭取下,排定今年度於本校舉行。羅至美教授在今年八月接手系主任工作之後,承接胡前主任的規劃,即籌組教師執行團隊,商請李仲彬教授擔任籌備團隊的執行長,劉佳昊、蔡奇霖兩位助理教授擔任副執行長,共同率領5位助教群與超過50位學生所組成的工作團隊,以近三個月的時間完成此大型學術年會的準備工作。羅主任表示,活動的順利完成除了感謝中國政治學會秘書處、中研院政治所的協力合作以及系內工作團隊的辛苦之外,更要感謝提供經費支持的11個協辦單位: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法務部廉政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內政部、民主基金會、國家文官學院、考試院、新北市政府政風處、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及本校研究發展處,沒有協辦單位的經費支持,則無可能促成這場學術盛宴。會議結束後,許多與會者不約而同地在社群媒體中表達對此次會議的讚揚與肯定。
本校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是兩岸四地規模最大、歷史最為悠久的相關領域科系,師生規模超過1200餘人,自創系以來始終為公行領域的頂尖系所。此次成功主辦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再次說明了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的學術地位與實力,也為本校成功地做了一次品牌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