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USR計畫與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合作,為擴大訓練的效益,持續透過線上視訊會議方式辦理課程,共同培力在地長者據點的志工及工作人員。於112年3月22日下午2點30分至4點30分,辦理今年度第一場次的線上志工培力課程,持續導入資源以協助老人據點的在地發展。
當日活動除了鳶山協會輔導四區據點人員參與外,亦廣邀新北市各區的據點夥伴一同參與。開放報名三日就吸引近百位據點夥伴報名,當天共有30個據點,超過百位據點志工及人員上線聆聽講座。特別的是,鶯歌區的多元智能老幼暨兒童教育發展協會-鶯歌站、五股區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五股教會、及三重區的志浩慈善基金會等單位,更透過電腦投影的方式,提供在地據點人員及志工一同在線上吸收新知。
本次培力課程邀請到「全越運動Xports(北大運動中心)」陶衍勳教練,以「長者常見疾病的運動指南」為主題進行分享。透過運動科學、運動醫學的角度,搭配講師的實務經驗,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帕金森氏症等常見高齡疾病,並介紹在運動方面應注意的事項。
講座的一開始,陶教練就先與大家討論關於運動的常見迷思,包括運動的強度辨別、運動可以減重嗎、人為什麼要運動等,並說明FTTI運動四大考量,提高大家對於運動基本知識的認知。接著介紹由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與美國心臟協會(AHA)針對一般族群所規劃的運動指南,運動頻率建議為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以及每週至少2次的肌力訓練。而講師也提醒到因為長者流失最快的就是高強度的肌力,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先嘗試從肌力訓練開始。
下半場課程進入主題,介紹長者常見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智症、帕金森氏症及肌肉骨骼疾病,並針對上述疾病逐一講解該疾病的成因,以及該族群在運動方面須注意的事項與建議頻率。如針對帕金森氏症族群的運動建議,講師便提醒須特別注意患者的用藥情形,因帕金森氏症的藥物一般都會有時效性4-6小時不等,若藥效剛消退時,患者會容易出現突然「斷電」的反應,在此階段進行運動是相對危險的。接著並帶領大家模擬帕金森氏症駝背的動作限制,故講師建議帶領該族群運動時,可以多針對核心及步態的穩定進行訓練。
大家也針對課程紛紛提出疑問與好奇,例如「運動前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講師回應運動前建議一定要先暖身,用意在於提升體溫、活動關節,避免於運動過程中造成傷害。「中風長者如何運動?」因中風屬於嚴重心血管疾病,因此講師特別提醒需注意在運動過程中避免憋氣;若是單側癱瘓的中風患者,可多運用「左病右治」原則進行運動訓練。
課後課程滿意度調查顯示,共有91位參與夥伴填答,針對課程總體滿意度高達4.7分(滿分5分)。大家也熱情給予許多回饋,如「健康是一種責任,大家都要一起學習!」、「對教導長者方面有很大幫助」、「更加瞭解運動與疾病的重要性」、「謝謝教練簡單扼要的解說,讓我們知道運動跟訓練的不同、原來運動也是有強度的差別。這次的培力課程有跟據點長輩一起觀看,長輩回饋說課程後知道如何運動會更健康、有效率,謝謝鳶山協會的用心安排,期待下次的培力課程」。
綜合課程中的反應及回饋得知,藉由線上方式辦理志工培力工作坊,不僅跨越空間及交通往返的限制,同時帶給據點人員與志工們滿滿的收穫與能量。未來社科院USR計畫將持續與鳶山協會合作,藉由培力課程,讓各據點透過網路學習,共同協助在地老人據點增進服務量能,也讓臺北大學能善盡大學的在地社會責任。
聯絡人: 02-86741111轉67221 劉慧敏、鄭力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