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跨域創業 劉天來:態度決定一切

金融專業出身,但一躍投身生技醫療領域卅年,一路見證臺灣再生醫療技術與產業成長,合作經濟學系(今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校友、訊聯生技副董事長劉天來13日在通識中心「創新創業大講堂」課程期勉在校學弟妹,態度決定一切,只要願意,加上終身學習,每個人都有機會。

民國80年畢業,劉天來踏入社會第一份工作,進入當時剛剛成立的長榮航空,負責服務品質管控,然而他沒有忘記自己畢業前的規劃:進入外商大公司,觀察學習制度與方法,再到小公司好好發揮。一年後,他同時錄取好幾家不同產業外商公司,受到面試主管「賺錢同時幫助人」的理念感動,他選擇進入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從此進入醫療保健領域,累積十年經驗後,再與高中同學共同創業。

完全沒有醫療背景,如何踏入醫療領域?劉天來解密,研發部門固然需要特定專業支撐,但大公司中還有企劃、業務等不同單位,需要多元領域人才。憑藉願意學習的態度,自己很幸運獲得工作機會,加上公司每年提供完整各種教育訓練,因而逐漸累積成長。

他還記得,自己剛進公司不久就被外派接受兩個月教育訓練,每天要學習醫療相關拉丁文、跟著從事動物實驗,晚上還要透過角色扮演,學習以合適語言和各方溝通,此後每年還有包括創意思考等不同課程,幫助像自己這類非醫療相關人員更快熟悉醫療產業。而在專業知識外,他更感謝嬌生在「溝通」方面的栽培,像是「問對的問題」或表達能力演練等,都奠定自己後來創業領導的基礎。

「溝通表達真的很重要」,劉天來提醒有心創業的學弟妹,很多人都有好的想法,但創業過程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讓人理解你的理想,進而願意支持。而公司成立後,更需要仰賴良好溝通表達能力,才能帶領員工們願意一起前進。只是他特別強調,溝通表達不單只是口語技巧層次,最重要是個人的本質和內涵,「不只誠懇的態度,更要多看、多學習,才能贏得別人對你的信任。」

嬌生工作十年後,劉天來與高中同學起身創業,並且選擇當時社會還很陌生的「臍帶血」事業,從概念推廣到建立商業模式,回首歷程斑斑血淚,但劉天來很慶幸自己和同學「先做了再說」,遇到問題先不判斷是否一定會成功,而是嘗試解決,堅持只要有心,「七、八成問題都可以解決,不要碰到問題就逃避。」

劉天來回顧,今天大家想到自己公司的第一印象大概都是「臍帶血」,但廿年前臺灣社會上普遍還只把臍帶血當成醫療廢棄物,即使開始起步,也只有政府公益臍帶血庫,沒有私人血庫。公司起步的第一個難題就要克服「你們怎麼把醫療廢棄物當寶、還要收費?」的質疑,幸而經過不斷努力,團隊提出了「存捐互利」的新觀念,不只成功讓許多人對私人臍帶血庫角色改觀,更因此引領國際風潮,被同領域命名「Hybrid Model」,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不只站穩臍帶血領域的領導地位,看見少子化、高齡化趨勢,考量新生兒臍帶血來源愈來愈有限,公司也開始向外拓展,尤其這些年更積極鑽研幹細胞應用,產業版圖從懷孕前檢測、出生到面對老化的醫療服務。劉天來很驕傲,因為走在整體產業前方,公司相對有更多條件可以創造產業遊戲規則和平台。即使面對疫情,因為過去已經投入相關研究,加上採取創新行銷策略,仍然能開展出新的機會。

「創新,來自於不方便;創新,來自於利他。」從自身創業經驗出發,劉天來勉勵在校生,正視身邊的抱怨和不滿意,當中可能發展許多商機,再以利他的態度找出解決方式,就有長久發展的機會。

剖析劉天來創業心路歷程,通識中心主任葉大綱推崇,劉學長從金融跨足醫療,還開創出新的商業模式,正和通識教育所鼓勵的跨域學習不謀而合,鼓勵同學們好好把握在校時間,不只侷限自己專業或校園內,各方面都能廣泛學習,勇於接受挑戰,將來進入社會開創更多可能性。

「創新創業大講堂」課程由通識中心與校友總會合作開設,本學期共安排十位不同領域創新傑出校友返校授課。除現場課程外,後續也預定集結相關精彩內容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