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USR計畫主要目標在育成一在地之非營利組織,隨著年底計畫即將結案,組織育成的工作也快馬加鞭進行中。先由主持人曾敏傑教授擔任發起人代表,於八月中向內政部申請籌設「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續於9月24日獲內政部來文同意依法准予開始籌組;再於10月26日(週六)中午,於社科院二樓階梯教室召開發起人會議,順利推選出曾敏傑、魏希聖、劉素芬、林子晴、張志光、陳呈緯、與黃香卿等七位籌備委員,並推選曾敏傑擔任籌備會主任委員,隨即進行籌備會第一次籌備會議,讓育成NPO的USR任務,再往前邁向一步。
本次「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應出席發起人計33名,實際出席人數為28名,當日發起人會議中,先由發起人代表曾敏傑教授擔任臨時主席,並進行出席來賓與籌備過程報告。曾教授先由USR計畫的政策背景說起,同時也向大家介紹USR計畫的主要內容,包括除了關注身障、老年、原住民、與婦幼人口之外,也逐漸探索大學與在地關係的模式。其中12場次的大學城系列節慶已經吸引超過八千位社區民眾參與活動;11場次的校園友善系列接待團體也十分多元,近期則將接待身障生;而USR成果巡迴展已進入在地12個社區展示,近日更將赴政戰學校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進行展示。大學和社區的關係持續友善融合,相互協力的活動更加豐富,同時曾教授也引用李承嘉校長提供的資訊,最近已連續有兩位社區民眾主動到學校各捐款十萬元,大學與社區的關係未來更受期待。
在當日所推選出的七位籌備委員中,有四位是北大教授代表,包括曾敏傑(社工系教授)、魏希聖(社工系教授)、劉素芬(社工系助理教授)、林子晴(通識中心副教授),他們過去兩年多來都曾擔任過社科院USR計畫的主持人、共同主持人、與子題計畫召集人等,深入參與推動USR計畫。而陳呈緯為前北大光榮扶輪社的社長、黃香卿為在地柏拉奇管弦樂團的公關,兩位社區代表也都和USR計畫有過密切的合作經驗,將可以繼續扮演大學和社區的橋梁。
而大立都更公司董事長張志光則是捐助人代表,他過去曾捐款十萬元支持USR計畫,也曾經引薦朋友捐款十萬元。在發起人會議上更表示將再捐贈三十萬元用來支持剛成立的協會,也在會中分享他與曾教授過去結緣行善的歷程,除了再次表達對於USR計畫的認同,也極力肯定曾教授過去在社會上協助弱勢罕病病友所展現的充沛能量。一席話激勵大家繼續實踐的初衷,也獲得現場發起人掌聲與感謝。
發起人會後隨後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議,順利審查通過協會章程;決定籌備期間聯絡地址與義務工作人員;訂定會員申請入會申請書、手續、及公開徵求;以及籌備期間經費之收繳及籌墊案等。上述會議記錄也將再登錄與報備內政部之後,繼續規劃召開第二次籌備會議,並朝向正式成立大會邁進。當日出席的發起人當中,有許多都是社工系所畢業或是在學的學生,大家在意見交流中也反映,過去社會工作的專業不太被理解,而校園中雖有社會工作的教學活動,但是鮮少有社會工作實務的操作場域,近年來搭配著社科院USR計畫的推動,許多社工教學的應用以及社工專業的服務,都可以讓學生在參與中提前見證未來工作上的需求,包括當天NPO的籌備與立案,也都在USR計畫中提供學生見習的機會了。
社科院USR計畫名稱為「國立臺北大學在地社會實踐NPO育成與永續計畫:邁向服務、協力、及組織化」,透過育成在地性的「鳶山社會實踐協會」,規劃作為大學與社區永續推動社會實踐的平台,並且期待在北大教授代表、社區代表、與社會捐助人代表,大家一起協力治理與推動下,可以讓社科院USR計畫走完「邁向服務、協力、及組織化」的三個階段,並且順利於年底前依規定完成社會團體立案,以接續北大社科院USR計畫的實踐任務。
訊息
GENERAL.
社科院USR完成「鳶山實踐協會」發起人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