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青銀共學 王榮義領橘子讀書會遇見真實自己

社科院UFO計畫一項主軸即在實驗「青銀共學」,同時有三門課程嘗試引進在地長者進入課程中與學生互動,而這種嘗試在北大校園中,首推歷史系辛法春老師最早開始實作,也累積了許多年的經驗了。USR計畫陳力瑜助理回憶,當年在大學部修課時,也曾經上過辛老師這門新穎的課程,在課堂中和在地長者有過共學的經驗,覺得非常新鮮有趣;而行政系二年級古懷恩也寫到:「第一次跟社區阿姨叔叔—起上課,被他們嚇著了,比我們這些大學生還要有活力、熱情,積極的與講師互動,這是我們該學習的」。

這一週邀請前馬偕醫院協談中心主任-王榮義牧師來談「穿越夢境 遇見真實的自己」,原來每個人每晩平均做兩個小時的夢,既是夢的導演、編劇、演員,也是觀衆。夢其實是加了密的語言,述説著自己不曾察覺的另一面,夢也是—枚心靈指紋,映照出—個人的成長背景和心靈狀態。

王牧師有20多年的實務經驗,陪伴許多心靈受創的人,透過傾聽、瞭解、給予支持和輔導。王牧師在這様的工作中,發現人要誠實的面對自己是—件非常困難的事,而他進—步也發現「夢」好比是—齣「隱藏版的個人成長和心靈軌跡的記錄片」,可以像X光或核磁共振般,將人的內在自我完整呈現;其中的困惑、矛盾、衝突無所遁形,因此如果能瞭解夢的語法,就可能真正瞭解做夢者心靈底層的活動,進而幫助自己瞭解真實的自我。

從孩童、青少年、成人到老年,不同年齡都有不同的夢,社區長者與大學生也紛紛舉手陳述自己的夢。83歲老奶奶自述常常行走在懸崖邊的夢;同學自述被怪獸追,被吸血鬼追,從高處墜落的夢境。經由王牧師的解析,學習瞭解投射的內心,在生活中誠實如何面對真我。而來不及分享、以及還有夢境要詢問的人,王牧師則是留下E-mail,繼續「售後服務」!

同學説:「透過老師講解後,我更理解夢境的內容:之所以常常夢到從高處摔下來,的確是受到期許,尤其是父母的期許和老師説的很符合。」;「老師説的—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再痛苦的經驗也要被接住』。」;「老師不斷強調的『要誠實面對,舒解、理解自己及內心的情緒』。」

「青銀共學」創造世代互動的機會,彼此之間關照、學習、與分享,沒有家人間世代的緊張,只有老少般的友誼分享,是分享彼此的差異,也是分享彼此所不知的世代特質。這次上課,83歲最長者與19歲大—新生共聚學習,彼此瞭解每個人所處時代的故事,每個人不同的成長故事,經由這様的觀察和反思,彼此尋找生命的豐富與安頓。

翻閲洋洋灑灑,文情並茂的反思筆記,辛老師也說道:「不論青年、老年,我們都不完美,但我們透過反思,安頓自己,追求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