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114年北聯大「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論壇交流會」,圓滿落幕

由臺北聯合大學系統(簡稱北聯大)共同舉辦之「114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論壇交流會」,已在6月11日於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圓滿落幕。本次活動由國立臺北大學(簡稱北大)主辦,並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簡稱北科大)、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簡稱海大)及臺北醫學大學(簡稱北醫大)共同協辦。

本校李承嘉校長表示,北聯大是一個互補、資源共享的聯盟系統,期望透過本次活動進一步強化四校間的學習交流,並期待未來北聯大能建立更緊密且深化的合作關係。本校張仁俊教務長表示,藉由北聯大頻繁的交流活動,本校教師申請計畫件數也逐年攀升,顯示聯盟間的合作與互動,有效提升教師的參與意願,期盼所有與會者都能從本次活動分享中獲得啟發與收穫。北科大黃育賢教務長表示,本次交流會邀請的四位主講人,皆是從僅有10%入選率的績優計畫中脫穎而出,實屬難得。黃教務長亦提到,北科大目前為全臺六個教學實踐計畫基地之一,在與教育部開會過程中,也提到期望未來能有更多老師可以透過教學實踐計畫進行升等。海洋大學呂明偉教務長表示,四校合作關係緊密,本次活動各校皆派出超強陣容參加,期盼透過本次活動交流,各校計畫申請數也能不斷成長。北醫大曾頌惠教務長表示,前兩天為北醫大校務評鑑,評鑑委員亦表示對於教學實踐計畫的精進與教師升等的期待,此次帶著交流學習的心態,期許大家都可以在交流中有所啟發與成長。

今年度交流會邀請四位入圍績優計畫教師進行分享。首先登場的北醫大語言中心范幼珊老師指出,EMI課程中學生除了掌握專業領域知識外,更需具備學術英語能力,而非僅是一般語言能力,因此學術素養也是格外重要。范老師以「新識讀理論(New Literacies studies」為基礎,設計六週學術英文讀寫教學模組(ALC),規劃明確的學習目標並開發對應教材。實施結果顯示,學生在用字遣詞方面有非常顯著的進步。

第二位分享人為北大資訊管理研究所汪志堅老師,主題聚焦「遊戲化教學」。汪老師指出,自108課綱實施以來,學生間的先備知識差異擴大,加上現代學生養成多工訊息處理的習慣,造成學習專注力下降。為提升課堂互動與學習成效,他嘗試導入遊戲化元素。初次嘗試以數位遊戲進行教學時,因學生設備規格不一,實施上遇到困難。隨後他改採實體教具(如遊戲代幣、六頂思考帽)並融入情境劇情設計,執行上更為順利,且有效提升學生參與度與教學品質。

第三位分享人臺科大外語中心劉慧雯老師,她觀察到學生在英文學習上普遍面臨兩大難題: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以及不知道該說什麼。為解決這些問題,劉老師導入ICARE五階段教學模組,結合AI科技工具「Sensay」進行學習活動設計。研究結果顯示,該模式有效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口語練習方式,使練習更互動性與實用性。

第四位分享人海大地球科學研究所張英如老師,她分享了近三年教學實踐執行歷程,前兩年以促進學生將課堂知識遷移應用於生活情境為目的,採取「做中學à教中學」的教學策略。第三年計畫則進一步推進至素養導向學習,強調學生應用與思辨能力的深化與整合。張老師也鼓勵有意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老師,應從自身教學現場出發,明確羅列所面臨的教學問題,並尋找相關文獻支持,如此更能讓審查委員理解文題的重要性與研究價值。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論壇交流會」為北聯大系統每年例行舉辦之重要活動,固定於年中舉行,由四校中輪流主辦。交流會中除展現出各校在不同教學領域的卓越成果,更結合北部區域聯盟的整合優勢,透過資源共享與經驗交流,發揮互補性、提升教育品質與整體效益。

本次活動影片可至本校演講網2.0登入收看,網址如下:https://fms.ntpu.edu.tw/media/3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