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USR】高齡中心榮獲銀光好居「創新服務獎」

第二屆銀光好居創新服務獎頒獎典禮,於114年6月26日上午在台北集思台大會議中心盛大舉行,這項公私協力的重大活動,共有全國各地縣市政府、來自不同領域產業、公私協會及民間團體出席,現場出席人數超過百人。在銀光好居行動聯盟主席朱立倫致詞後,分別由樂齡網張慶光董事長、財團法人脊髓損傷社會福利基金會林進興董事長、合勤健康事業李柏憲董事長、揚生慈善基金會許華倚執行長等,分別頒發創新服務獎給全國12家來自政府、學界、非營利組織及在地社區的單位團體。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今年也獲得「安心」面向「緩老健康促進」類別的創新服務獎;當日由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曾敏傑主任與許育甄專案經理與會出席,並由曾敏傑主任代表接受獎盃,並和今年所有的得獎者共同合影留念,也是研究中心成立兩年來發展的新里程碑。

 為因應超高齡社會到來的挑戰,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與銀光未來創新協會於2024年5月9日,與17個縣市政府、28個來自不同領域產業、公私協會及民間團體,組成銀光好居行動聯盟,並且每年遴選出銀光好居創新服務獎。該獎項在鼓勵企業、組織、學校及各級單位參與,共同推動高齡創新服務與產品的發展,目的在於發掘並表彰於高齡友善居住領域中具創新精神與實務成效的團隊或個人,突破傳統模式,協助高齡者實現成功老化,鼓勵其持續推動服務模式創新與跨域整合;並聚焦具前瞻性、可擴散性與實用性的創新服務,肯定提升高齡者居住品質、促進自主生活與社會參與方面的貢獻與影響力。評選項目涵蓋有適老社區經營、全齡適宜空間、智能自立化、照護便利化、扶老服務平台、緩老健康促進、高齡價值再造等七大面向。

 歷經一審書審、二審實地訪視後,今年最後共有12家單位獲得銀光好居創新服務獎。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以《學老誌》發行成果參賽,並獲得評審委員高度肯定,頒獎大會手冊中的得獎介紹為「北大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攜手社區,共築銀髮友善新生活」,而參賽內容也顯示《學老誌》的十項創新與特色,對於超高齡化社會的價值再造和緩老健康促進,都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

  1. 國內第一份大學創辦的高齡雜誌。有別於以往國內高齡雜誌多為文化出版公司所出版,但因社會高齡化後讀者逐漸流失,加以年輕人口閱讀習慣不盛,以及刊印成本高、經營不易,使得商業性高齡雜誌日漸萎縮,而本刊也是國內大學的創舉。
  2. 國內第一份公益性與教育性、無廣告的高齡雜誌。將七種老化困境轉化為七種學老主題,包含生活學老、健康學老、運動學老、保障學老、文史學老、人物學老、科技學老等,為全國600萬的高齡人口提供創新性的知識服務,倡議學老、推廣學老、分享學老,以知識服務全國高齡人口安心自主的面對老化。
  3. 《學老誌》除實體發行流通,亦涵蓋數位傳播。開發透過FB、LINE官方帳號以及YouTube等網路工具,輔助《學老誌》做全國性網路流通,至114年6月LINE官方帳號達4942人,並開放供國內網路免費全刊閱覽與下載,也實驗製作有聲書,讓視力不佳的長者亦能參與學習。
  4. 主動連結地方政府推廣並進入在地老人據點。第六期於114年1月攜手新北市社會局發表並轉贈據點推廣;加印1,000本提供給新竹縣政府約100處的老人據點;於114年3月攜手基隆市社會處,致贈1000冊於據點及宮廟;另第七期於114年3月出版,於114年4月攜手臺中市政府社會局發表,致贈1,000冊作為中高齡健康促進推廣。
  5. 主動授權海外共1013所大學免費下載。為發揮廣泛社會影響力,更透過華藝學術出版部向法國申請國際標準期刊號(ISSN 3006-0680),並且授權予華藝線上圖書館,免費提供海內外學術單位使用。另分寄國內六都公立圖書館及各縣市主要圖書館、全台大學圖書館、全國高齡友善診所、全國家庭教育中心、全國樂齡學習中心等達1327處。
  6. 倡議「跨世代」共學老。為跨世代學習與熟齡生活的多元樣貌,於113年5月於國立臺北大學辦理「爸媽學老,我抽電腦」活動,總計收到236位大學生,以及236位家中長輩的書面回饋心得;另從268份問卷中發現,學生普遍十分認同《學老誌》對於高齡者的幫助(如非常有幫助8%、有幫助41%),且願意將刊物分享給身邊的親友(非常願意58.1%、願意37.5%)。
  7. 主辦兩屆「學老工作坊」開闊長者全新視野。109年邀請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王如雁老師蒞校,開辦第一屆連續六週的學老工作坊;於113年11月21日起續辦六週升級版的第二屆學老工作坊。社區長者紛紛表示老化不僅是個人需要面對的課題,也是社會與家庭的共同挑戰,唯有透過「學老」,才能讓每位高齡者活出精彩的第三人生。
  8. 《學老誌》專文已廣泛獲得國內主流媒體轉載。自創刊號至114年6月底,國內主流數位媒體(含聯合報、天下文化、今週刊、ETtoday、安可人生、幸福熟齡等)已轉載36篇,顯見已受到專業媒體肯定。。
  9. 結合學生自學嘗試發展有聲書。考慮高齡長者眼力衰退之群體,於2024年8月起開發學生自學方案,合作開發《學老誌有聲書》,以協助長者以「聽書」方式閱讀《學老誌》內容,以增進高齡長者更便捷的學習方式。
  10. 獲高齡讀者高度肯定並予以推薦。《學老誌》於112年9月創刊後,首次於114年1月6至7日舉辦兩場讀者座談會,邀請熱衷學習的長者、專家學者與編輯群交流,共同探討雜誌未來的改進方向及結合銀髮學習的未來趨勢。許多長輩不僅認為《學老誌》提供了實用資訊,更讓他們找到學老的方向與行動力。如「每次讀學老誌,我都能找到一些能立即應用的知識。」、「這是一本讓我不再害怕變老的雜誌!」。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於2017年與2018年執行教育部USR計畫與UFO計畫,鑒於台灣將於2025年步入超高齡化社會,深遠影響經濟、照顧、居住、醫療與社會福利等民生層面,且中高齡者並未完善做好迎接超高齡浪潮的準備,乃於2024年3月正式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以大學為基地深植,進而擴展至全國地區,這一份《學老誌》即為國立臺北大學為善盡社會責任,獻給中高齡者的公益教育刊物,以幫助中高齡者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社科院USR團隊與高齡中心深感榮幸,能獲得2025第二屆銀光好居創新服務獎的殊榮,這是對計畫團隊多年努力的肯定,也是對臺北大學善盡社會責任的鼓勵,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創新性的高齡知識服務,並透過《學老誌》幫助中高齡者因應超高齡社會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