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少子化與產業缺工等趨勢,臺灣愈來愈重視國際人才的在地發展潛力。為協助國際學生了解留臺就業法規並掌握實務應對技巧,國立臺北大學國際事務處於2025年4月與5月舉辦三場職涯專題講座,從制度面與實戰面雙向出擊,協助國際學生排除求職障礙,邁向專業職涯之路。
第一系列講座分別於4月22日(中文場)與4月23日(英文場)舉行,主題為「2025年國際生畢業留臺暨就業講座」,邀請勞動部及移民署專家蒞校說明外籍生畢業後的求職與居留法規。主講人包括勞動部副研究員劉濬誠與何煜培,以及移民署助理員劉雨青,深入解說「居留原因消失」、「畢業後覓職期規定」、「評點制內容」、「工作許可與居留申請流程」等核心法規,並提醒學生避免觸法風險與違規打工的潛在後果。現場設有Q&A時間,學生們針對婚姻與永久居留的法規適用、評點制度計算、經常性薪資換算分數等問題踴躍發問並獲得清楚回應,提升了對整體制度的理解與信心。
5月7日的時候,國際處另舉辦一場主題為「掌握臺灣職場文化與招聘秘笈——來自獵才顧問的專業建議」的講座,邀請Paul Wright Group資深獵才顧問Alan McIvor先生與學生面對面分享在臺求職的寶貴經驗。McIvor先生以輕鬆但專業的方式解析面試技巧與職場期待,介紹實用的溝通策略如鏡像技巧(mirror technique)與三明治法(sandwich method),幫助學生在面試中展現自信與應對能力。他也提出一連串關鍵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包括:「面試該提前多久到?」「軟實力與硬實力哪個更重要?」「談薪資的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透過這些提問,學生們得以檢視自身的求職準備與面試策略。儘管當日天候不佳,仍有不少同學冒雨出席,顯示他們對職涯發展的高度重視與積極參與。
兩場講座一內一外,分別著眼於法規認識與求職實戰,為國際學生量身打造職涯準備藍圖。國際事務處未來將持續與職涯中心與國際學院合作,結合教育部「國際生留臺就業輔導專業化計畫」,推動企業參訪、履歷健檢、實習媒合等多元活動,打造跨文化職涯支持系統。透過系列講座,期望提升國際學生的留臺意願與就業信心,也為臺灣引進多元優秀人才,創造產學雙贏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