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快速發展,數位落差成為高齡社會的重要挑戰,為提升長輩數位素養、促進青銀世代互動,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在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支持與指導下,結合社科院USR計畫與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合作推出「高齡數位近用教學培訓認證」課程。這項培訓整合了學生受訓與長輩體驗,於5月5日至9日在臺北大學順利完成第一階段。合計辦理培訓課程四場次,共有30位學生完成教學訓練與演練,並有34位在地長輩接受試教體驗,課程中提供青銀跨世代教學相長,後續將進入新北市在地據點,教導長者提升數位使用能力,進一步連結大學與地方政府,達到青銀共學、世代協力、與改善數位落差的多元效益。
教學設計聚焦實作,強調陪伴與理解
培訓課程中每場次均規劃3小時密集教學實作,幫助學生掌握與長輩互動與引導的技巧。課程從認識社區據點與長輩特性開始,延伸到數位近用三大主題(YouTube、LINE、Google Maps);透過錯誤案例與正確教學示範,協助學生體會「太快」、「太慢」或「講不清楚」等常見問題應如何應對。
接著進行「一對一實作教學」,每場次均分別邀請8至10位社區長者實際參與課程,由學生為長輩進行授課,介紹如何於生活情境中使用手機功能,包括搜尋影片、分享照片與手機導航等。教學結束後,也邀請學生分享教學的心得與困難,而長輩則提出學習的感想與回饋,透過青銀雙方交流發展更佳的教學模式。
為強化學生的教學品質,培訓中也特別強調課前準備、進度掌握、與教學應對策略,如應對長輩「不好意思提問」、「學得比預期慢」等現場情境,並落實「四不原則」,並避免學生誤入需負責的操作領域(如帳號設定、金流操作等)。
教學聚焦三大數位應用,提升高齡自主生活能力
此次培訓設計以長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三項數位工具為核心:LINE、YouTube 與 Google Maps。並設計教學前後測的評量問卷,明確掌握學習成效與需求。
- LINE 生活情境課:涵蓋新增好友、傳送訊息、語音與貼圖使用、建立群組與管理通知;進一步延伸到傳送照片、語音通話以及使用警政署「趨勢科技防詐達人」辨識詐騙訊息,培養資訊安全意識與社交互動能力。
- YouTube 輕鬆看、輕鬆學:則著重於搜尋影片、使用語音輸入、訂閱頻道、辨識廣告、調整音量與畫質、分享影片;以及學習透過觀看紀錄找回已看內容,強化媒體素養與資訊判讀能力。
- Google 地圖輕鬆學:帶領長輩練習地點搜尋、導航設定、交通模式切換、店家評價查看、定位分享與街景瀏覽等;並強調位置隱私與資訊安全,讓高齡者能更自在地使用地圖規劃生活路線與掌握資訊。
根據前後測問卷結果分析,共回收課程體驗長輩34份問卷,每份共10題、採5分量表計分(1分為最不熟悉,5分為最熟悉),總分合計上限為1700分。學員在訓練前使用數位的前測總分為1054分,訓練後提升至1441分,平均每人增加約11.4分,整體數位使用熟悉度提升達36.8%;同時在十個題項的前後測平均分數比較上,每題後測平均數均較前測平均數為高,並且都提升到4分以上。顯示透過學生的實驗教學,可有效強化長輩的數位操作能力與應用信心,為日後長輩銀髮生活中的數位應用奠定基礎。
青銀共學激盪火花,世代協力展現價值
培訓期間,不少長輩首次接觸這些手機功能,雖然起初感到困難,但透過學生耐心引導下也逐步上手。許多長者分享:「平常少用到地圖,街景功能打開我的視野」「家裡孩子被問會不耐煩,但北大學生耐心教學收穫良多」、「認識了防詐與移除廣告方法,這些真的很重要」。
學生也從教學中獲得深刻啟發,反思自己如何用淺白語言說明操作步驟,並學會觀察長者反應以調整教學節奏。有同學表示:「平常自己很直覺使用功能,上台才發現教學要更有系統、台下才好吸收」、「這次經驗讓我學會怎麼教比我年長的人,也讓我學會更有耐心」「一開始有點怕怕的,但大家都很親切」「長輩的學習精神很好,只要反覆練習就能熟悉」。透過四次的教學活動與體驗,跨世代間不僅有機會互動,也傳遞數位技能,更建立彼此的理解與尊重,達到世代協力的正向循環。
展望後續,走入社區深化數位共融
本次培訓為第一階段,結訓學生接下來將依據媒合結果,前往三峽、鶯歌、樹林、土城等社區據點實地授課,並參與兩場團體督導,最後將撰寫500字心得報告,在完成共15小時的完整培訓活動後,將獲頒由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核發的【高齡數位近用培訓證書】。
社科院USR計畫長期推動青銀共學與世代共融,同時也關注科技與數位落差,過去曾推動青銀Switch科技遊戲、手機失智篩檢等方案。如今結合高齡中心與鳶山協會,在新北市社會局的經費支持與臺北大學學生的參與下,透過教學實作與社區實踐,學生不僅能深化公共服務與教學設計能力,更有機會將溫暖帶入社區,幫助長輩建立數位生活信心,進一步實現「青銀共學、世代協力、數位共融」的培訓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