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臺北大學首度參與遠見USR獎 即獲雙料楷模肯定

在大學社會責任日益受到關注的當代高教現場,國立臺北大學以實踐為核心,長期關注公共議題、在地需求與跨世代共好。今年首度參與《遠見》雜誌主辦的「2025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即獲得兩項「楷模獎」殊榮,展現本校在USR推動上的紮實成果。

此次得獎計畫分別為社會科學院的「前瞻超高齡的大學3E行動計畫」,榮獲「人才共學組楷模獎」;以及海山學研究中心推動的「環抱海山.深耕三峽:北大文化城的創生、活化與擴展」,榮獲「在地共融組楷模獎」。兩項計畫雖著眼於不同領域,卻同樣體現臺北大學在學術發展與社會實踐之間所建立的連結。

多元行動 擘劃超高齡社會的未來願景

社會正快速邁入超高齡化,臺北大學社會科學院USR計畫以「前瞻超高齡的大學3E行動計畫」回應此一轉型挑戰。計畫從學生、長者、社區與跨校協作四大層面出發,形塑高齡友善的學習與生活場域。一方面,透過課程設計與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關注高齡議題的專業素養與實務經驗;另一方面,也邀請長者進入校園、參與共學,開展世代間更深層次的理解與互動,積極促進教育現場與高齡社會之間的對話。

計畫主持人暨社會工作學系曾敏傑教授表示,所執行的USR計畫從種子型、萌芽型到深耕型,八年來先從弱勢服務著手、接著推動臺北大學城,最終迎向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並催生出《學老誌》這本高齡公益雜誌;這也是唯一由大學所出版的高齡雜誌,旨在培力全國長者朝向健康老化,目前第七期即將出版流通,在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之際,更是臺北大學送給全台灣高齡者的一份禮物,目前都可以在各地圖書館的雜誌架上看到,也成為高齡者透過知識學習面對老化的重要平台。

回應地方 呼應文化與空間的永續再生

「環抱海山.深耕三峽」USR計畫由海山學研究中心推動,聚焦於三峽、鶯歌與樹林地區,透過文化保存、空間轉譯與產業共創三大主軸,探索大學如何在地化學術知識,回應地方多元發展需求。計畫著力於歷史文化資產的調查與詮釋,並結合導覽培力、實地踏查、社區走讀、數位科技應用等實作形式,將學生培育與地方創生相互交織,促進知識流動與社會參與,期盼建構一個兼具公共性、教育性與地方性的文化場域。

遠見USR獎:高難度競爭下的雙料肯定

《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自2020年創立,表彰在社會責任實踐方面表現卓越的大學,自2020年設立以來,已成為國內最具指標性的USR專業評選。今年共吸引全臺67所大專院校、共215件參賽作品,再創歷年新高,參賽件數較上屆成長25.7%;評選分成大學永續報告書組、人才共學組、永續課程組、在地共融組、產業共創組、福祉共生組、及生態共好組等七類。評審另分成初審、複審、與決審公布,於今年1月間進行第一階段書審,檢視參賽資料內容與完整度,並選出入圍者;接著於2月間就入圍者,與評審團進行口頭簡報及現場問答,最終並於四月初公布決選名單。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與海山學研究中心獲獎,除彰顯本校在高齡、文化與社區實踐領域的深度推動,也反映校內USR推動機制與策略的系統性與整合性。

從肯定出發 穩健推進社會責任實踐

李承嘉校長表示,儘管USR對教師而言是額外的負擔,但若能結合教學與社會貢獻,反而能讓師生獲得更深層的成就感。臺北大學多年來以「追求真理、服務人群」,打造USR成為校級政策,由副校長擔任總召,設有USR辦公室、專任人力與實體空間,並提供教師課程獎勵及經費支援,持續展現制度化的支持力道。

本校長期關注大學與社會的連結關係,並透過永續辦公室推動整體USR策略,將其納入高教深耕計畫與校務發展架構中。從政策支持到資源整合,致力於打造一個跨院系、跨專業、跨領域的USR行動網絡。此次獲得遠見USR兩項楷模獎,是對北大USR實踐工作的肯定,也是一份責任的延伸。未來,臺北大學將持續發揮學術影響力,強化在地參與,拓展全球視野,穩健推動大學社會責任,成為連結知識與行動、教育與社會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