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委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所辦理的第三週期大學校院校務評鑑,臺北大學於12月2日、3日接受為期兩天的實地訪評。針對大學校院校務評鑑項目、核心指標及核心指標檢核重點項目,彙整各項資料,由校長李承嘉向實地訪評小組委員簡報,小組委員並與校內各單位主管、相關關係人晤談。藉由此次評鑑,綜整臺北大學近幾年來發展成果,也對校務進行一次深入的分析和檢討。
3月份邀外部學者辦理自我評鑑
依據第三週期大學校院校務評鑑實施計畫,大學校院校務評鑑採取分年評鑑,以112年至114年為評鑑期程,整體評鑑時程分為五個階段,包括前置作業階段、自我評鑑階段、書面審查階段、實地訪評階段,以及最後的結果決定階段。
臺北大學由秘書室主責此次受評業務,去年即依照各類評鑑項目,按業管權責,由校內各單位提交書面資料,並於今年3月邀請外部學者完成自我評鑑,再由各單位依據訪評建議事項,進行後續自我改善。自我改善情形並納入自我評鑑報告,以作為此次實地訪評依據。
從四大項目展現治校特色
校務評鑑共分為四大評鑑項目,包括項目一「校務治理與經營」、項目二「教師教學與學術專業」、項目三「學生學習與成效及」、項目四「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從校務、教學、學習、USR和永續,評估學校整體績效。
關於臺北大學在項目一特色,校長李承嘉向訪評委員強調,臺北大學以持續深耕永續大學為特色,2020至2022年連續三年,榮獲「TCSA臺灣企業永續獎」大學組永續報告書白金獎、永續大學績優獎,2022年獲頒「永續大學典範獎」,2023年再獲永續報告書大學組金獎。今年於「2024臺灣永續大學獎」囊括永續大學績優獎、永續報告白金獎、永續發展教育領袖獎、永續傑出人物獎(李堅明教授)等四獎項。除永續大學外,臺北大學也致力健全校務經營與互動機制,同時建立內部品質保證機制。
針對項目二特色,除成立「臺印尼環境變遷與土地資源管理科研中心」,促進雙邊產官學界科研交流之外。也執行國科會112-114多年期「數位支持、溝通無礙:AI科技協助語言障礙者溝通輔具之研發、支持與推廣計畫」,提升教師國內跨系、院、校合作成效。另外,在QS公布2024世界大學專業學科排名中,臺北大學社會學領域名列國內入榜學校第3名。評比指標「學術聲望」列名國內第2名,評比指標與研究論文相關項目成績亦列名國內第5、6名。
關於項目三部分,校長向委員簡報說明,109至112學年學士班招生入學皆足額分發,111學年度就學穩定率高達97.03%,為全國公私立大專校院第1名。109至111學年日間學士班畢業生完成雙主修比率,均為公立一般大學第3名;輔系的完成比率,逐年分別為公立一般大學第5、7、6名。而響應「新北大教育計畫」,作為新北市中等教育機構與北大USR計畫窗口。另外,「國際交流暨領導人才培訓社」、「哈佛臺灣英文領導營」,開創學生社團跨境連結;與香港理工大學簽訂「國際實習生交換計畫」,提供學生海外實習機會。
在項目四方面,除了前述永續大學成果外,臺北大學也致力提升經濟文化不利學生入學機會,持續擴大招生名額,109至112學年度招生名額,大幅成長87.76%。此外,藉由「青銀共融」模式,以「學老」為主題,讓臺北大學成為「年齡多元化校園」典範。而編纂108課綱《認識海山》地方教材、培力海山文史導覽團隊,培育學生成為地方文史人才,營造北大文化城的永續創生,皆為深耕在地的長期成果。另由商學院所建構的「臺灣永續評鑑」,則引導企業永續發展方向。
以對談與參訪進行實地訪評
由專家學者組成的實地訪評小組,除聽取校長簡報外,同時也根據評鑑項目,檢閱各單位受評相關資料。此外,也與校內一級行政及學術單位主管、教師、行政人員、學生及外部互動關係人對話,實際了解臺北大學校務經營情況,並依談話內容提出待釐清問題,由相關單位於時效內儘速回覆。
除靜態的訪談外,另安排訪評小組參訪校內特色設施,包括海山學文物展覽館,以及電機資訊學院的千如與臺北大學聯合研發中心、分散及行動計算實驗室、嵌入式系統與應用實驗室;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的航遙測教室、測量儀器室;商學院的多功能教室、良茂講堂、普匯講堂。另外也參觀懷德居木師基地、綜合體育館暨活動中心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藉此讓委員了解臺北大學在地方學、科學研發、測量、特色教室和USR的努力成果。
秘書室說明,經過兩日實地訪評後,再由訪評小組完成實地訪評報告初稿,以及提出認可結果建議案,另由高教評召開董事會,提出認可結果報告案,最後陳報教育部核定公布認可結果,完成此次評鑑作業。各單位將依據認可結果,進行後續精進或改善措施,讓校務運作更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