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面對永續和AI 吳思華:從通識開始

這學期通識月飛鳶博雅講座於7日開幕,因應當前方興未艾的AI議題,通識中心邀請前教育部長、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講座教授吳思華,與在場同學討論永續AI世代年輕朋友的學習準備。吳思華教授強調,從通識教育開始,來培養出永續和AI世代的人才。

校長李承嘉告訴在場同學跨領域學習的重要性,藉由通識課程來學習資訊科技的專業知識,發展出自身的競爭力。

吳思華說,在永續AI時代,應該展現專業能力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宏觀效果。強調從通識的角度出發,從通識的學習,來取得跨域知識,尤其在AI時代更是如此。「當AI來臨時,很多東西都可以在電腦上取得,我們要學的,應當是更聰明的東西,例如通識。」由於很多專業知識都可以透過AI來學習,他更強調在大學,應該培養出宏觀視野、跨域探索和可轉移的能力。

「永續和AI是未來世界的關鍵!」吳思華告訴同學,應該多認識SDGs17項指標內涵,他不厭其煩地逐一唸出各項指標所指涉的意義,目的在告訴同學們,永續所指涉的範圍是如何寬廣。所有人應當用自身所學,來和SDGs逐項印證。此外,AI科技進展迅速,使用自然語言進行搜尋和互動,生成一份有創意的內容,進而提高工作效率。「這些事情你不用下指令,用嘴巴講就好。」他思考著,隨著人工智慧的迅速推展,AI是否會超過人類,這就端看人類有多厲害。

AI會改變教學和研究。」以COURSERA為例,藉由數位AI高教開放平台,著實顛覆了傳統大學的教學模式。1.48億人,超過5200門課,提供55個學位和325個菁英大學與知名企業機構合作,這種不需進入大學就可以自我學習的平台,瞬間對大學文憑構成挑戰。吳思華說,科技進步帶動企業自行投資研究,對大學的依賴大幅減少,所以大學教授更應掌握前沿知識,培養未來的人才。他更指出,AI改變了科研創新路徑和學術規範,原生的想像與創意反而更為重要。

如何面對永續AI時代呢?他指出四點,包括學習和AI共處、讓知識學習有意義、積極開創未來世界,和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共知識份子。「AI是全新工具,如何和特定場域連結,也就是應用在日常生活,便相當重要。」吳思華說,AI很好用,它可以是一個人、一位同事、一名家教,甚至是一名特工,儘管AI如此便利且重要,但他強調,人類仍具有自己的獨特性。例如人類有分辨善惡的「靈魂」、可以連結複雜場域的「視野」、主動開創勇敢實踐的「引擎」,還有成人之美、分享繁衍共創的「光與熱」,從這些來展現出人類和AI的最大不同。

「培養未來力很重要!」吳思華說,具備創造、想像、設計和敘事的能力,能讓知識學習更有意義,這是AI來臨時最需要培養的能力,也是通識學習的重要性。他告訴在場同學,大家不必都是AI工程師,但要備具前瞻、歷史感、同時性,來積極開創世界。所謂前瞻,在於想像全新的生活模式,例如教育、金融、旅遊、文化等,如何產生一個未來的生活型態。另外,回顧過往歷史發展,從每一項科技變遷,去想像未來世界將如何發展。「如果要開創未來,就得和時代同步發展。」他告訴同學們,多和ChatGPT聊天,去學AI的發展和應用,和科技發展同步。最後他認為,以人為本,成為負責任的公共知識份子,以一個宏大視野來分辨善惡,且用務實開創的心態,來兼顧理想和現實。他期望同學們,能夠成為永續AI世界的造局者,用人文角度出發,來開創一個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