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兩山之間的對話:海山學、陽明山學交流活動」紀實

614日,文化大學史學系在倪仲俊系主任與陳立文教授率領下,師生一行共22人來訪海山學研究中心,交流近年推動地方學之心得。海山學研究中心由洪健榮主任暨團隊成員接待,首先參觀臺北大學研究基地、王世慶先生紀念特藏室及海山學文物展覽館,隨後於USR HUB進行討論及座談,以及體驗中心招牌活動「迎賓茶席」及「以茶入食」。

文化大學史學系指出,文化大學徐興慶前校長於2020年推動陽明山學,史學系乃積極響應,盤點校內資源,以閻錫山故居為中心,民國史為主軸,整合陽明書屋、辛亥光復樓、中山樓、林語堂故居、華岡博物館等館舍,一方面做為學生實習場域,使學生習得活動規劃、場館導覽、團隊合作等各種技巧及知識,有利於開拓未來職涯。另一方面也力圖與地方結合,邀請民眾利用文化小巴來校參加活動,致力於讓學校與地方共生及共榮。此次本著交流和學習的心情,於學期末帶著學生來訪,希望學習臺北大學歷年發展海山學之經驗,深化陽明山學的基礎及發展。

此次蒞臨參訪的貴賓有該系倪仲俊系主任、陳立文圖書館長、李如鈞老師、洪玉儒老師及張家綸老師,海山學研究中心則由洪健榮主任、林佩欣研究員、李孟勳研究員、蔡宗穎專案經理,以及歷史學系王超然老師,帶領學生團隊,師生總計11人共同接待。首先由洪健榮主任代表團隊致歡迎辭,表示在學期一段落時,有貴客遠道而來,令人欣喜,讓整學期的疲憊一掃而空;接著介紹海山學研究中心辦公室及本校研究基地環境。隨後,眾人移動至人文大樓「王世慶先生紀念特藏室」,由李孟勳研究員導覽特藏室的規劃及典藏,並且介紹王世慶先生對海山學研究之重要貢獻。

之後,移動到圖書館六樓海山學文物展覽館,由林佩欣研究員介紹文物展覽館的建置及規劃,以及各級學校參訪的狀況。林佩欣研究員介紹一張大淡水河流域的空照圖,即為海山學的守備範圍。陳立文圖書館長特別留意到,這張地圖亦點出大屯山及七星山的位置,感嘆海山學及陽明山學,各自從不同角度關懷大臺北地區,實深具交流及合作的空間。

緊接著,眾人來到USR HUB,稍做休息之後,由蔡宗穎專案經理主持迎賓茶席及以茶入食,招待遠道而來的貴賓享用三峽茗茶碧螺春,以及山海咖啡研發之碧螺春肉桂捲及蜜香紅茶米蛋糕。隨後,再由洪健榮主任進行「臺北大學發展『海山學』之歷程」專題發表,並說明如何以穩固的海山學為基礎,進行在地實踐及各種產學合作。

最後來到綜合座談環節,雙方分別發表一日交流之心得。李如鈞老師指出,對海山學紮實之學術建構及勤於深耕在地表示驚嘆,期盼日後能有更深入的合作。陳立文圖書館長則補充,陽明山亦有藍染、產茶、陶瓷,更有柑橘及蘋果等食農文化,與海山學的關注焦點多有重疊,建議日後能以工作坊之模式,開啟兩山之間更密切的對話及交流,共同深化大臺北學及地方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