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大學社科院 USR 計畫針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繼續結合美國石氏基金會與任林教育基金會等外部資源,本學期先是邀請王聖華諮商師,為學生完成了六週「高齡自傳書培寫訓練」;接著又邀請曾任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營運長,也是有故事股份公司的邱文通創辦人,以四周密集培訓的方式,再為八位同學完成「校園採訪報導培訓」。6月5日下午,並安排同學參訪桃園安東青創基地,在與聯經數位公司事業發展部黃雅慧副總經理進行座談後,在熱烈氛圍中頒發結訓證書完成結業。
本次培訓目的在於協助學生具有採訪與報導寫作能力、人物寫作與自傳書培寫能力,最終並為《學老誌》儲備編寫推廣人才。 訓練內容合計四周共十個主題:第一周:採訪與報導寫作概論,包括採訪概論、報導寫作概論、活動稿的討論;第二周:人物寫作與自傳書,包括人物寫作概論與實務、自傳書的企劃與實務、讀後感的討論;第三周:《學老誌》的傳播意義與發展,討論三項主題:我如何打造《醫學有故事》平台、分享「假如我是《學老誌》創辦人」、綜合交流;第四週則是參訪、座談、以及創發後續可執行的人物採訪與報導。
在邱老師專業的要求下,除了講授與分享之外,閱讀、練習寫作、修改與討論也占了很重的份量,給同學帶來不小的壓力,但也提升學生不少視野和收穫;尤其是老師給了許多作業和討論,都是讓學生設想角色、掌握觀察的角度、以及融入真實的情境中,透過多看、多寫、多改、多想,把USR計畫、學老誌、自傳書、活動報導、封面人物採訪等串連起來;最終讓同學了解一個活動、一個採訪、一個人物、一篇文章、一本書、一本雜誌究竟如何成為最終的成果,以及自己在過程中的角色。
例如5月28日的討論中,老師就給了下面的作業:「528是各位同學發揮的時刻,用心用力想想假如你是《學老誌》創辦人,舉凡內容、活動、行銷等等,你想做什麼?為什麼?希望達到什麼目標?如何做?需要什麼資源?各位的內容,我會好好看,當天請各位逐一報告喔,528靜候各位創辦人的佳音!」
6月4日的討論中,老師又給了一題有關《學老誌》人物專訪的討論題綱:「一、在閱讀第一期施淑梨、第二期李悅音,以及第三期陳培豐等三篇人物專訪後,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位主人翁?為什麼?二、在施淑梨、李悅音及陳培豐等三篇人物專訪中,你最喜歡那一個版面的呈現?為什麼?三、《學老誌》創設宗旨是倡議學老、分享學老及推廣學老,你覺得那一篇的那些段落(以不超過三個段落為限),很符合《學老誌》宗旨?四、《學老誌》想聘你當撰述委員,採訪撰寫一位封面人物,你的意願如何?如果你有意願,可否舉例並簡單說明,你想採訪的對象,包括性別、年齡、和你的關係,以及受訪者切合《學老誌》宗旨的故事重點。」
這些討論的題綱,都是同學們沒有設想過的角色和方向,但是在老師的帶領討論下,四周真的可以帶來滿滿的收穫。學員林儀芬也分享到「邱老師擁有豐富的寫作生涯,上課時分享的,不論是新聞寫作要注意到的各方面的細節,還是預約人物專訪時怎麼通過秘書這關卡,以及要會問對問題,還有採訪完畢後,要趁記憶力新鮮時立刻寫出,以增加鮮活氛圍感;這些實際執行會遇到的困難點,邱老師都不藏私心的提供解決方案給我們,人生何處不學習,好老師也隱藏在各處等著我們,感謝能遇到邱老師」。
而社工所二年級的賴桂英同學在結訓後,也表示「終於來到豐收的日子,謝謝老師帶給學生知能與實務兼具的課程,套句坊間評論用語,可謂是CP值甚高,不僅有3位專業師資授課,還有實用的2張證書,希望3p(professor)2c(certificate)的課程能持續傳授給未來的學生。」
邱文通老師在結訓後,也積極鼓勵同學繼續投入參與「學老」的推動,他表示在閱讀完USR計畫所出版《大學責任與高齡學習》一書後,也對北大USR計畫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也更加篤定同學們正走在一條「為台灣高齡化提有效解方」的道路上,因為大家做的是「用生命影響生命」。期待課程結束後,有機會再集眾人之志之力,一起參與《學老誌》的推廣,讓北大USR計畫可以讓更多人看到,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培訓已經結束,但是工作正要開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於2023年09月創刊「學老誌」,每一期都有一篇代表性的封面人物報導,這次培訓學生的採訪報導書寫能力後,我們就看看哪一位同學將要登上版面,為我們採訪報導一位活躍老化的人物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