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
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班民國84年度畢業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
現職:
國立屏東大學校長
113年1月17日本校陳達新副校長、林裕山簡任秘書、校友總會蔡江城秘書長帶領校友中心專訪團隊專程南下前往屏東大學訪問本校傑出校友「公共服務獎」得主—陳永森學長,陳學長畢業於本校都市計劃研究所,心繫桑梓,放棄於都會區扎根的機會回到屏東,歷任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內政部簡任秘書兼部長辦公室主任、屏東縣政府建設局局長,推動屏東城鄉規劃與觀光建設,後進入教育界,於高雄師範大學與屏東大學任教,培育都市計畫人才,如今更擔任屏東大學校長一職,結合校內研究資源與地方發展,使屏東大學成為南部地區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屏東事,就是屏大的事!」
「提著行李離開屏東到台南一中報到時,心中就有個想像,未來我一定要回到故鄉來。」陳學長出生於屏東,雖在15歲時便為求學離開家園,但對故鄉的依戀卻一路伴隨著他。台北這座大城市的生活,讓他對城鄉差距有著深刻的感觸。與車水馬龍的台北不同,當時的屏東甚至沒有火車、下水道、自來水等公共設施,「想要改善便要從規劃做起,把資源重新分配。」,這些經歷促使他進入台灣大學地理學系就讀,並於畢業後以都市計劃做為自己求學下一階段的目標。
「合江街上永不熄燈的那層樓就是我們都研所!」回想當年點滴,學長表示當年雖然有考上其他研究所,但考量本校都研所歷史最為悠久,且當時台灣都市計畫的落實與於政策上應用,都是由都研所的學長姊去建構的,所以最後決定進入本校就讀,而研究所的兩年也是他度過最辛苦也最充實的求學時光,因繁忙的專業課程、研究、實習,鋪墊與睡袋是研究室的基本配備,同儕間也因朝夕相處而有著比親人更加緊密的關係,除研究所內的課程,學長也把握北漂的機會,課餘時間於台大與政大修習課程,打下更加紮實的規劃的理論基礎與運用經驗,奠定未來返鄉服務的基礎。
「如果我自己都不回來,如何還能要求那些專業學者到屏東付出?」年少時就一直記掛在心中的家鄉,讓學長於退伍後毅然決然地放棄於台北打拼的機會,回到屏東,將所學回饋故鄉。「我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如果不能適應屏東再回台北。」離鄉多年後再次踏上屏東的土地,學長發現自己對於家鄉的了解遠遠不足,恰逢地方選舉,他決定從基層做起,藉由協助選舉工作,實地走訪大街小巷,與在地居民面對面接觸,認識屏東的現況、建立地方人脈、傾聽民眾的問題,且不將自己局限在任何領域、任何職位,不論基金會、民間企業、政府單位皆有他奮鬥的身影,以各種管道積極參與地方發展。
除了運用自身環境規劃與都市計畫的專長,引導屏東整體發展、改善生活環境。更推動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加工出口區及各項觀光基礎建設;並規劃黑鮪魚觀光季、風鈴季、恆春藝術季等觀光活動,使屏東成為觀光大縣。城市發展規劃之外,也以環境教育為己任,創立了「大武山成年禮」活動―從不攻頂,而是帶領青年學子於大武祠舉行成年禮,並在登山過程中親自感受與土地的連結,讓學員認識台灣、屏東以及原住民文化。「大武山成年禮」從創立至今已歷經27個年頭,不論公務再繁忙,學長都會排除萬難親自帶隊,陪伴學員走過成年前最後一哩路,不論身處什麼位置都不忘以地方耕耘為己任。
在積極規劃與改造家鄉的同時,學長也有感自身的不足,決定回到台大攻讀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學位,提升自己於規劃領域的知識,後更以培育都市計畫人才為目標,進入高雄師範大學任教,後又再次回到家鄉屏東大學任職,並擔任校長一職,期望透過教育讓屏東的學子有更多翻轉人生的機會。最後,學長也以自身經歷鼓勵學弟妹把握在校學習的機會,並妥善利用師長與學長姐所提供的發展資源,拓展自己的視野,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成為跨領域的人才,未來定會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