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學術、宗教與永續 本校與華嚴學會簽署協議書

臺北大學131日與華嚴學會簽署學術合作協議書,以一期兩年、合計三期的期程,和學會共同舉辦永續發展議題學術交流活動。未來將結合學術界多位專家學者,從宗教角度,討論永續發展。讓現今的永續理念,也能從傳統人文經典裡進一步探索和反思。

校長李承嘉說,與華嚴學會的合作因緣,從海雲繼夢和上獲選為臺北大學傑出校友開始,學校數年來已辦理各項永續和大學社會責任業務,「永續是從利他的角度,來綢繆下一代的未來。」校長認為,雙方正可就此相互合作,結合學術和宗教,一起發揮影響力。

「在學校就讀時,發現人類行為可以量化,讓我印象深刻。」就讀經濟系的海雲繼夢和上例舉經濟學理論,展現出他對人類行為的興趣。他說,投身宗教界後,群眾問題,以及和社會、大自然的相處問題,成了他的工作重心。數十年來的經驗累積,同時參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決定和臺北大學展開合作。

雖然同樣關注永續,但展現出不同領域的特殊性。海雲繼夢和上說,他對永續的關懷要帶有自己的特色,「人性、人本、致良知。」他認為,立基於人性和人本,最終讓人皆能有良知,這當中除了人,也包含企業。人類和地球永續的問題,不只是學者的研究內容,也是修行者要履踐的事項。

督導校內永續業務的陳俊強副校長於會上說明,依據雙方初步規劃,以二年為一個週期,前後共計三期。每期的第1年為高峰論壇,第二年則為學術研討會。在簽署協議書後,立即著手首期計畫。首期第一屆「新世紀永續發展高峰論壇」,主題為「環境・人文・智慧」。第一週期的第2年,則延用此一主題,舉辦第一屆「新世紀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以擴展高峰論壇討論的內容及成果。未來第二週期、第三週期將依此模式進行,分別扣緊「社會」、「治理」等議題,前後共以6年時間來完整探討ESG

今年高峰論壇講者,已邀請儒、釋、道、基督教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主題演講,以多元宗教角度,思考環境及永續理念,明年學術研討會則邀請多位學者發表論文。兩場活動將配合校內永續月舉辦。讓永續研究也能在人文學科中,特別是在各類宗教理論裡相互印證,進而擴大對永續的理解,也能在宗教哲理中省思其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