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於去年推動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並持續連結在地高齡社群,2024年1月4日辦理「任林熟齡陪伴服務講座——從前從前阿公阿嬤有故事」,作為今年度的第一場高齡活動,並結合社工所的課程,邀請到任林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嘉慧分享。透過這項講座讓學生了解高齡自傳書的培訓內容,也讓社區長者認識書寫療癒在高齡生活的應用,希望未來能透過青銀共學的方式,既讓學生可以養成陪寫能力,也讓長者透過自傳書和自己的過去和解,一起共學共好。當天活動共有約30名學生與社區長輩一起聽講,更難得的是由USR計畫與高齡中心合作出版的《學老誌》,第一期封面人物90歲的施淑梨女士,也與第二期封面人物94歲的李悅音女士,一起共同出席聽講,獲得在場人士熱烈的歡迎。
面臨超高齡社會 關注熟齡族孤獨感
林執行長介紹道,任林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任林)是紀念和傳承任兆璋修女及林美智二位老師的愛而設立,希望為渴望成長與家庭和諧的人,透過以愛和覺察陪伴,並採用多元的服務方案,促進家庭成長。林執行長進一步解釋,隨著社會演進、人口結構的改變,這些年來任林特別關注「熟齡族孤獨感」的議題,原因在於2025年台灣的老人占比將超過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另根據美國退休者協會(AARP)研究,超過三分之一老人覺得缺乏陪伴,甚至每10位成年人就有一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要協助。
從支持性團體 延伸發展人生自傳書
為了預防老年憂鬱症,除了多運動、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外,身邊最好能有優質的支持系統,才能真正健康老化。任林具有長期與熟齡族互動的經驗,透過社區讀書會,在全台各地組成共學團體,參與者更是超過7成是熟齡族;所以任林透過累積的豐沛能量與專業師資,推出「人生自傳書——熟齡陪寫計劃」。林嘉慧說明:「人生自傳書不只幫助熟齡族重新認識自己、找回生命價值,更能讓個人立傳不再是名人的專利,也能讓一般家庭擁有,更能成為祖父母與孫子輩之間的橋樑,讓愛傳承下一代。」
熟齡陪寫計畫 專業師資授課認證
任林規劃的陪寫員培訓課程內容,是由專業師資授課,包含陪寫經驗談、憶兒時、歡顏歲月、時代大事、個人特質與定義此刻的自己等,六週課程主要在協助陪寫員在陪寫過程中,能夠精準的逐步陪伴熟齡族完成自傳書內容。目前已通過台師大非正規教育課程認證,並與優照護平台(ucarer.tw)合作進行媒合,獲得授證的陪寫員未來也可提供有價服務,成為服務高齡社會的人力資源。
找回生命價值 讓愛傳承下一代
當培訓完成,代表「人生自傳書」陪寫服務將正式展開,十週當中透過陪寫員的陪伴,和熟齡族一同重溫過去人生黃金歲月。林嘉慧也提及自身參與陪寫的小故事,一位長輩在尋找家族老照片的過程中,原本與哥哥早已不相往來,為了重拾過往照片增色自傳,他選擇主動與對方聯繫,並在見面時將彼此牽掛多年的心結逐漸鬆綁。另外,撰寫自傳中也能夠將深藏內心的感情展現出來,一位女兒因為閱讀了母親的自傳書,才知道母親的關心與愛,瞭解母親只是不擅於口語表達,透過自傳書的完成,反而讓原本緊張的親子關係獲得和解。
未來連結在地長輩 運用課程提供學生培訓
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也表示,青銀共學共融一直是計畫的重點,過往已經推動過青銀共耕、共唱、共遊、共展等等多元的類型,而這次任林也積極與USR計畫合作,希望將「人生自傳書——熟齡陪寫計劃」引進校園,期待讓學生接受完整培訓課程,並媒合在地社區的長輩,完成更多豐富多彩的人生自傳書,以達到青銀共學、世代共融的目標。今天的演講正是方案創新的開始,如何提供學生培訓與認證、如何運用培寫服務高齡、如何幫助長輩梳理人生、如何讓青銀共同完成一項有意義的作業和作品,也將是下一階段繼續努力的方向。未來也透過陪伴更多熟齡族把愛重新找回來,一起為社會展現正面影響力,也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