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慶先生(1928-2011)為海內外知名的臺灣史學家,在臺灣文獻研究、區域史、社會史、宗教史、族群史及經濟史等領域建樹良多。王先生曾經於1960、70年代起協助美國人類學者武雅士(Arthur P. Wolf)、邵式柏(John R. Shepherd)及郝瑞(Stevan Harrell)等人於海山地區從事田野調研並完成重要著作,以在地關懷從而打響國際名聲。在臺灣史研究被禁止的年代,他默默投入臺灣史研究,2002年成為吳三連獎基金會「歷史學類得獎人」,2008年獲頒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終身文獻貢獻獎」,被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先生譽為「臺灣史研究先驅者」。
為表彰王世慶先生對新北學及海山學研究之貢獻,海山學研究中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及新北市立圖書館特於2023年11月24至25日(五、六)兩日,舉辦「傳承與創發:王世慶先生與臺灣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臺、韓、日、美等國學者齊聚一堂,回顧王世慶先生的行誼及研究成果,並交流最新研究專論。24日開幕式邀請國立臺北大學陳俊強財政暨永續發展副校長、國史館陳儀深館長及新北市政府文化局龔東昇專門委員蒞臨致詞。隨後眾人移動到人文學院5F01,為「王世慶先生紀念特藏室」進行揭牌儀式,並在中心洪健榮主任及李孟勳研究員陪同下,參觀王先生留下珍貴的藏書、手稿、書信及照片。
開幕式時,陳俊強副校長致詞表示,王世慶先生長期關注土地及流域的水文經濟,希望藉由「王世慶先生紀念特藏室」之建置,強化臺北大學的地方學研究,期許成為新北市從在地化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智庫。陳儀深館長表示,王世慶先生畢生潛心於檔案整理及學術研究,為年輕學子預先鋪好一條臺灣史研究的康莊道路,王孟亮先生願意將王先生的文物捐獻出來,在王先生生長的土地海山地區設置「王世慶先生紀念特藏室」,可說是將王先生大公無私的精神發揚光大。龔東昇專門委員表示,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臺北大學合作研討會已邁向第五年,希望日後能持續透過國際研討會與各界交流,為新北市政發展提供藍圖及願景。
會議第一天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溫振華教授,發表「王世慶先生開創性的臺灣史研究」專題演講;第二天由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郝瑞(Stevan Harrell)名譽教授發表「回憶歷史語言導師王世慶先生」專題演講。本次研討會共分為七個場次,針對原住民研究、水利研究、區域開發與地方社會、產業的發展及展望、社會經濟研究、總督府的地方治理,以及區域研究與在地實踐等議題,共有18位海內外學者發表專論。特別的是,本次會議同時舉行「既開風氣亦為師:王世慶先生紀念紀錄片」首播典禮,該片由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生組成攝影團隊,獨立製作、拍攝及剪輯而成,藉由學生的視角,耙梳重要檔案及相關資料照片,挖掘後輩及親友眼中的大師身影。
圓桌論壇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審張家榮老師指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擁有豐富的檔案典藏,奉館長指示,希望未來能與海山學研究中心合作,進行臺灣史及區域史各種課題的探究及推廣,透過共同開設課程、辦理研習班或是出版,強化學術機關與大學端之間的鏈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戴寶村教授指出,王先生雖然離開我們,但他留下諸多珍貴的學術遺產及課題,值得後輩學者進一步探索。例如:自古以來人類都是依水而生,海山學的範圍就包含淡水河流域兩岸,關於淡水河系的水運、產業、宗教及族群等課題,在在皆有更深入研究之價值。
王世慶先生具有濃烈的對家鄉土地的情感及關懷,多篇研究涉及海山地區的產業,本次研討會也邀請三峽百年茶行「三峽茗茶祥興行」擺設迎賓茶席,向與會來賓宣傳新北重要的產業及其文化。會議兩天正值冷氣團來襲,香氣芬芳的三峽茶,為眾人注入一股暖意,也讓海內外學者更熟知三峽茶鄉之美。
海山學研究中心致力於以學術紮根在地,盼能開啟新北學及海山學跨領域研究的多元視角及創新的研究成果,希能以此喚起學子及群眾對在地知識的興趣,提升對鄉土的關懷及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