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臺北大學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開展大學與企業永續合作

臺北大學秉持推動社會進步的初衷,正式加入「ESG遠見共好圈」,成為共好圈的會員之一。「ESG遠見共好圈」為臺灣首創的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和USR(大學社會責任)永續整合平臺,於97日上午在臺北三創生活園區盛大成立。該平臺吸引了全臺近70家企業、大學會員以及產官學研各界共超過200位領袖與會。

「透過ESG遠見共好圈成立,讓好公司變成更永續的公司,讓好大學變成更永續的大學,持續盈利、成長、創新,培養更多具備進步觀念的人才。」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開幕致詞表示,「ESG遠見共好圈」的成立旨在透過企業和大學的共同關注及積極交流,引導更多公司實現永續發展,大學能夠發揮更多積極的社會效應。

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表示,金管會自2017年起推出綠色金融1.0,鼓勵金融機構投資綠能產業;2020年推出綠色金融2.0,持續推動各級綠色及永續企業。2022年推出綠色金融3.0,整合金融資源,支援淨零排碳轉型。

蕭翠玲進一步指出,金管會的綠色金融措施包括:推動金融機構碳盤查、發展「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建置企業ESG資料平臺、組成「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和「金融業淨零推動工作平臺」,以及辦理永續金融評鑑。這些措施是金管會為支援綠色金融和永續企業所推動的。「ESG遠見共好圈」的成立,呼應了金管會的政策推動,號召企業和大學一起關注永續發展、環境和社會責任。

連續19屆,從2005年首屆遠見CSR企業社會責任獎,到今年遠見ESG企業永續獎、USR大學社會責任獎,每一屆均擔任評審的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許士軍表示,全球化已經完成使命,未來需要跨產業的每一份子的支援,以打造生態永續、社會和諧、生活美滿的「再全球化」。

「台灣推動ESG,房間裡有隻看不見的大象,就是混沌的能源政策。」前行政院長、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毛治國表示,ESG風潮已在台灣遍地開花,可以看得到企業配置資源的改變。過去談CSR時,企業多半是行銷部主責,如今ESG層級提升至董事會,是很好的開始。臺灣推動ESG時面臨能源政策的挑戰,希望「ESG遠見共好圈」能夠思考出解決這一挑戰的適當辦法。

《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分享了「ESG遠見共好圈」的五大亮點,包括:首個整合ESG/USR資源的學習平臺、理論基礎加上經典案例實作分享、媒合各型別規模的企業和典範大學、聚焦國內外大師以掌握ESG趨勢、遠見・天下文化與《哈佛商業評論》三大知識庫整合學習。

97日的成立大會暨分享會起,「ESG遠見共好圈」將陸續舉辦多場活動,包括線上知識分享會、花蓮在地創生基地參訪、碳權工作坊、典範案例分享會、典範企業參訪,以及發行永續特刊。「ESG遠見共好圈」亦計劃於20248月舉辦會員大會暨國際大師論壇。

臺北大學積極推動永續發展的相關研究和教育,並在校園內實踐綠色環保理念。加入「ESG遠見共好圈」後,期望能更加深化與企業的合作,推動環境保護、社會公益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臺北大學將繼續以其專業的知識和創新力量,在永續轉型的道路上扮演積極的角色,並與企業和其他大學攜手合作,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繁榮、公平和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