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社科院「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正式設立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為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以及因應我國超高齡社會將於2025年到來,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推動,日前正式獲得教育部同意,於本校社會科學學院設立院級研究中心-「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將繼續結合大學社會責任的政策任務,針對高齡與社區議題整合教學、實踐、推廣、與研究資源,繼續為超高齡社會的挑戰進行努力。

「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的設置規劃,首先在2021年12月由社科院院務會議通過,並於2022年5月通過本校研究中心設置暨管理委員會的審議,同年10月校務發展會議通過該項規劃,而11月也獲得校務會議通過,最終教育部於2023年3月8日來文正式核備通過。該中心並將由USR計畫主持人,也是社會工作系的曾敏傑教授擔任首屆主任。

社科院自2017年6月起開始執行種子型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計畫),當時服務的對象為「高齡、身障、婦幼、原民」,並於2020 年起進階為萌芽型USR計畫,主題開始聚焦在「青銀共學與臺北大學城」,運用教育部USR計畫經費投入高齡服務與社區實踐。期間,社科院另執行教育部社會科學前瞻人才培育計畫(UFO計畫),開始探討「社會科學」在高齡領域所能著力之處。

教育部UFO計畫強調以2030 年的社會發展為目標,思考現階段社科教育可以如何做前瞻性的變革,當時社科院即以超高齡的到來進行設想,認知到社會科學可以著重在延緩老化,透過增加高齡者健康餘命,以維持高品質、有尊嚴之老年生活,並讓多數健康與亞健康的長者避免失能、失智、罹癌,並且可以結合終身教育和高齡教育,讓青銀世代一起共學共融。尤其是美國高齡學學會在2019年起,亦倡議高等教育機構應正視高齡化所帶來的契機,發展青銀共學及年齡友善大學,另外美國高教指標性機構-史丹福大學,更將於2025年朝向全齡大學發展,都更堅定應朝向超高齡社會的到來進行因應。

此外,在執行USR計畫之初,計畫團隊便已考量到USR計畫屬於政策階段性任務,這項強調人才培育和在地實踐結合的成果,惟有內化成為組織內的常態單位,方能將實踐結合教學與研究,因此於2019年推動成立社區性「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之後,即於2021年開始推動於校內設置「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

未來「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的內涵將可分為研究、服務及推廣,研究面包括高齡化政策、在地老化、健康老化、安樂善終等研究;服務面將延續USR中的大學城系列節慶、校園友善接待、高齡服務方案等;而推廣面則將推動青銀共學、世代協力、高齡教育、與終身教育等。

研究中心目前也獲得「台灣超現代公民行動聯盟」承諾育成3年,每年預計捐贈100萬元經費,而研究中心也將成為校內高齡跨領域之平台,除社科院師資外,也將邀請各院相關師資加入,讓校內高齡與社區研究的師資可以長期互動交流,並且逐漸開展出研究。

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成立之後,已於4月20日下午舉辦第一場社區推廣活動,邀請美國加州石氏基金會前執行長石賡先生,於本校USR Hub為約60名社區高齡長者介紹「李白的別樣人生」,並於演講結束後讓長者進行討論,透過學習與表達,活用大腦以增進高齡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