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第一次做木工就上手 通識課成果展

由通識教育中心與圖書館合辦「第一次做木工就上手」木工通識課成果展,1027日於圖書館展出。作品皆為修習「綠設計與木作藝術」通識課程同學的首次木工創作。此次策展,除了展示修課同學們的創意,也代表木工是每個人都可學習的日常技藝。

此門通識課程,以木藝教育培養學生多元興趣與增進手作能力。作為初學木藝的成果展現,作品除顯露出個人特色外,也真實呈現手作質感,讓對木質生活有興趣的人不再只是想像。主辦單位希望,這樣的課程能讓大家都能很容易地學習木工創作。

展出作品為日常生活所用的各式餐桌物件及杯墊,從身邊小物開始,就是一個很好入門的項目。經過老師們介紹工具的操作方式後,再由修課學生各自發揮想像力,融入線條造型與美感,製作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例如有將餐具作成熊、魚和臺灣等造型,而呈現出來的雕刻手法,也看得出創作中的細膩度。

「以杯墊來說,採用日式的『組子』技法,一套杯墊共有四塊,可以收納在一個木盒子裡。」策展人褚喬說明,這次展示方式,結合了畫作的概念,把作品展示在畫框中,每個學生就像個畫家一樣,創作屬於自己的畫布,有的使用櫻桃木、胡桃木,有的使用非常特別的紫心木,讓作品組成了一幅畫作。

欣賞著同學們的作品,校長李承嘉非常期待可以參加這樣的場合,「相較於全國大專院校,木藝可說是臺北大學的一項特色。」他特別感謝懷德居基金會的捐助,可以讓同學在「木師基地」學習木工。而審美觀、靈巧度、木材認識等,都可經由通識課程來學習。展出的意義,除了鼓勵同學展示手工作品,也可以吸引尚未修過課的同學,讓他們對木工產生興趣。

教導同學木工創作的教師吳宜紋,認為同學們藉由這項課程,接觸樹木、體驗自然。她也稱讚同學,在約莫一個月的時間內,從自己買材料到產出作品,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也呼應了「第一次做木工就上手」的課程成果。

現場作品大部分皆以手工來雕刻,只有少部分以機器輔助。就讀於企管系的林福慶,指著自己的餐桌物件,說明他的創作理念。「我的盤子看起來有點像動物造型。所以挑材料時,我會看紋路和木材顏色深淺,讓作品能呈現我的構思。」他特別選購有環保標章的木材,這些都是從樹木上取下來,讓他在創作時格外珍惜材料的使用。在製作時,他發現木頭其實沒有那麼好刻,但可以雕塑自己想要的外型,讓創作更為有趣。

此次展出於圖書館2樓藝文展覽區,展期至1126日,作為臺北大學73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揉合手工藝、環保與創作巧思,為校慶活動帶來不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