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臺北大學攜手宏匯集團 共同打造都會型學園

為充分活化臺北校區資產,臺北大學積極運用民生校區良好區位優勢,在教育部、財政部支持與指導協助下,依據促參法暨相關法令規定採BOT方式,公告徵求民間機構投資新建並為營運。全案歷經5年多時間凝聚共識、規劃推動,經甄審委員會評選由宏匯股份有限公司所籌組的「宏匯民生合作聯盟」獲得最優申請人資格,於13日舉行簽約儀式。

簽約儀式由臺北大學李承嘉校長及宏匯集團許崑泰董事長代表雙方共同簽署開發經營契約,並邀請財政部蘇建榮部長、臺北大學校友總會林錫埼理事長等貴賓蒞臨見證。

「民生校區是臺北大學發展的重要區域,以前是學生體育課上課場地,到了1980年代增建教學大樓和資訊中心,所有課程都移到了民生校區的教學大樓。到了三峽校區興建後,民生校區成為進修推廣教育的重要據點。」細數臺北校區的過往發展,李承嘉校長說明,民生校區擁有絕佳的地理區位,而此次BOT案是由學校發起的促參案件,校方會將BOT案收益資金用來培育更多人才。展望未來,希望能在綠色、友善、人文、科技的校園環境中,實踐跨領域的整合,培育新世代的產業人才,打造永續的大學。

宏匯集團許崑泰董事長表示,從過去的校史沿革中看到育才無數的臺北大學,不僅是推動臺灣產業交流的先行者,更是對臺灣社會發展最有貢獻的大學之一。宏匯集團很榮幸能獲選參與本案,與臺北大學攜手實踐連結社會、連結校友,引領創新的發展願景。

身為促參建設的主管機關,財政部長蘇建榮特別感謝宏匯集團參與此次BOT案,而這也是近年來國立大學的重要促參案,「當初設立行政專校的時候,這塊基地當時還是退輔會的農場,歷經多次沿革,成為今日的臺北大學,這過程充滿校友們的共同記憶,也是我的回憶。」這次BOT案提供產學合作交流等多項功能,可以充分活化臺北校區資產,讓臺北大學成為更優質學校,是臺北大學校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彷彿昨日裡,年少舞春風。今朝簽約後,景物轉成空。原地起廣廈,互惠多贏中。臺北大學史,再創新高峰。」臺北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林錫埼為了今天的簽約儀式,特地作了一首詩。身為曾經在臺北大學裡讀書學習的學生來說,他的內心充滿諸多不捨。對於過往成長茁壯的地方,部分建物將拆除重建,林錫埼理事長感到特別唏噓,但對於日後校地重建更充滿期待,他認為此次促參案,至少帶給學校幾項利多,包括讓學校資產活化、新增校友集會優質場所、美觀周遭市容等。

本案將新建3棟建築物,分別為校友會館(地上9層、地下1層)、多功能運動場館(地上2層)及產學合作中心(地上17層、地下3層),總興建樓地板面積50,685m2,投資總額30.72億元,預計2026年完工啟用。屆時將有嶄新規劃興建之多功能運動場館及最多可達80個停車位交由臺北大學使用,校友會館亦將保留一定比例之空間接待訪問學者及國際會議外賓。

興建完成後,產學合作中心提供學校及在學學生、教職員、校友使用國際會議廳及產學合作中心空間。校友會館提供每日提供10間不限房型客房(不含學人住宿),給學校之學生、教職員、校友優先訂房權利。附屬設施如有對外營業,另提供校方相關優惠。

此次BOT案在社會責任實踐(USR)上,國際會議中心每年無償提供1天,給周邊鄰里(江山里)辦理社區公益活動使用。並規劃軸線型林蔭大道,捷運通車前的捷運保留用地,草坪、廣場及校園角落,除可作校園活動場域外,夜間、周末、假日亦可舉辦市集活動,增進學校與社區的感情連結。寒暑假期間,邀請進駐企業共同投入,在校園辦理科技藝術裝置特展。除推動產學合作聯盟外,與建國校區、合江校區,共同成立臺北校區交流平台,讓市民、校友、師生、企業共同討論解決社會發展議題,擴大學校對社會服務之影響力。

依據雙方簽署之開發經營契約,臺北大學將獲得2億元的開發權利金,及營運期間預估每年至少2,897萬元的土地租金及營運權利金收入。此外,宏匯民生聯盟還將提供800萬元支應學校購置多功能運動場館設施設備,並每年捐助至少200萬元支持學校進行產學合作專題。雙方將共同推動以「商業創新」為主之產學合作,初步以「智慧零售創新應用」、「永續環境與智慧建築」、「運動科技與健康監測」及「深度學習與人工智慧」為發展方向,並在此基礎上擴大範圍,帶出校內各學院產學合作能量,發揮更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