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底進行首次臺灣永續投資調查後,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近日正式發布最新《2021臺灣永續投資調查》。調查發現,目前全臺永續投資資產總額約新臺幣17.6兆元,較去年調查統計的13.9兆元,成長26%。其中臺灣機構投資人所使用的永續投資方法中,以「負面/排除性選股」居首,其次為「ESG整合法」,「永續主題投資法」則維持第三;成長最快則以影響力投資提升近3倍為首,「正面/產業別最佳選股」及「企業議合」分居二、三。在遵循永續投資的國際倡議方面,遵循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PRI)的機構投資人從去年8家成長至30家;赤道原則及責任銀行原則(PRB)的遵循企業也增加2家,顯示全臺國際永續投資規範的遵循企業正逐步提升中。
本調查由國泰金控贊助委託國立臺北大學企業永續發展研究團隊,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 GSIA)的研究方法學進行問卷設計,在金管會、臺灣證券交易所及人壽保險、產物保險、投信投顧等三大同業公會、政府四大基金協助下,針對臺灣近百家主要機構投資人進行調查,共回收58份有效問卷,整體回覆率約6成。
臺灣永續投資達17.6兆 約佔全球1.8% 整體永續投資逐漸與國際趨勢一致
臺北大學企業永續發展研究團隊教授黃啟瑞表示,臺灣永續投資資產總額約為新臺幣17.6兆元,較2019年成長26%,佔參與調查機構管理資產(asset under management, AUM)47.5兆的37%,已超越《2020全球永續投資報告(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 2020 , GSIR 2020) 》中全球永續投資佔AUM的比例35.9%。預估2022年可望突破40%。
其中,以保險業者為首之永續投資逾15兆元,政府基金1.2兆元,投信投顧業者則約1.3兆元。對比《2020全球永續投資報告》所公布之全球永續投資金額,臺灣永續投資金額規模約佔全球1.8%,在金管會持續推動公司治理3.0、綠色金融2.0、銀行公會和壽險公會發布的TCFD指引等相關政策,及國際ESG風潮帶動下,相信未來臺灣永續投資規模將更添發展動能。
正面積極永續投資方法快速成長 永續投資於臺灣股市仍有發展空間
臺灣機構投資人所使用的永續投資方法中,「負面/排除性選股」12.1兆元排名第一,成長11%;其次為「ESG整合」約8.9兆元,成長12%;「永續主題投資」則逾3.4兆元,成長13%。較為積極的「正面/產業別最佳選股」、「企業議合」、「股東行動 (投票權行使)等三種方法成長均超過25%,顯現永續投資逐漸向主動積極方向發展。從國際趨勢來看,根據《2020全球永續投資報告》顯示,「ESG整合」為最多投資人使用的永續投資方法;「永續主題投資」則為成長最快的方法,此兩種方法也是臺灣機構投資人目前使用較多的方式,再次顯示出臺灣與國際投資趨勢逐漸一致。惟在「企業議合」及「股東行動主義」方面,僅佔整體永續投資約10.9%,相對GSIR調查的國際佔比28.4%,尚有發展空間,建議台灣機構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時,也能多考慮使用「企業議合」及「股東行動主義」,發揮機構投資人的影響力。此外,全臺永續投資於股市之金額佔整體AUM比例為5.87%,對比日本佔比約13.0%,仍有發展空間,期能提升以發揮對台灣資本市場的正面影響力。
機構投資人逐漸重視氣候變遷議題,發揮影響力
觀察排除法之排除標的發現,排除投資燃煤和棕櫚油的機構投資人較去年增加,排除燃煤從去年3家增加為今年8家;排除棕櫚油從去年0家增加為今年3家,顯示燃煤與森林保育等氣候變遷議題漸受重視。永續主題投資則以綠色債券為大宗,占比為63%,成長20%;其次為再生能源股票,占比為18 %,成長132%。此外,影響力投資成長近3倍,顯示社會與環境日益受到關注。
30-60歲投資人對ESG金融商品最為關注 兩性之關注均超過8成
本次調查也新增了關於投資人偏好的題目。在年齡方面,依照不同年齡層對ESG相關金融商品「非常關注」與「有興趣」的比例,30歲以下為67%、30-45歲86%、46-60歲80%到60歲以上的58%,顯示30-60歲的投資人對於ESG商品的整體關注程度,高於其他年齡層。在性別方面,男性非常關注相關金融商品的比例為23%,有興趣則為59%;女性非常關注相關金融商品的比例為32%,有興趣則為53%,顯現不論是男性或女性皆對於ESG相關金融商品有高度興趣,而金融業也應多關注相關趨勢,推出ESG相關商品。
綜合《2021臺灣永續投資調查》結果顯示,臺灣整體永續投資與國際漸趨一致。ESG持續發酵,國泰金控承諾將持續支持該調查計畫,讓臺灣的努力成果在國際間發聲,持續推廣並將社會責任投資SRI(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的理念深植臺灣土地。
永續投資方法:依據GSIA、RIAA、JSIF、OECD、US SIF、Eurosif對永續投資的定義,將永續投資方式歸納為下列8種投資方式
永續投資方式 |
詳細定義 |
負面/排除性選股 |
將涉及環境、社會、治理爭議性的活動或產業自基金或投資組合中排除,例如賭博、酒、色情、爭議性武器、煤、棕櫚油等產業。 |
正面/產業別最佳選股 |
在管理、選擇投資標的時,不會將特定領域或產業排除於投資標的之外,而是將投資標的公司的ESG績效與同業比較,選出業中ESG績效較佳者進行投資。 |
依據國際準則篩選 |
根據國際標準或準則(例如:OECD多國籍企業與國際協定指引、國際勞工組織核心勞動基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CEF)相關規範)的遵循情形進行篩選,並據篩選結果排除特定投資標的或調整投資標的於投資組合中的權重。 |
ESG整合 |
在管理、選擇投資標的時,除了依據傳統的財務金融分析之外,還將ESG風險和機會系統化並明確地包含在投資分析中。因此,投資者可能必須付出成本以僱用具有ESG專業的分析師或購買必要的ESG數據。投資人應針對整合過程的透明、系統化進行具體說明。 |
永續主題投資 |
在管理選擇投資標的時,特別針對特定永續主題(例如:水資源、再生能源、SDGs 等等),選出表現較佳的公司以建立投資組合 |
影響力投資及社區投資 |
影響力投資須具備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目標。包含社區投資(community investing),其資金專門投入傳統而言未被納入金融服務的個人與社區,或是旨在兼顧社會、環境影響力與財務報酬的企業融資,此類融資為吸引企業,可能會提供企業低於市場的優惠利率。 |
股東行動(投票權行使) |
指參與投資標的公司的股東會投票權行使,以影響公司的經營策略,並不僅指ESG 議案的投票,將投票授予代理機構或出具委託書由他人行使投票權仍屬之。 |
企業議合 |
策略性運用股東地位,直接與公司議和以影響公司行為,例如和管理階層/董事會溝通、向公司提交(聯合)股東建議或委由循ESG指導原則的股務代理機構行使投票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