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循環時尚 二拾衫團隊創造穿衣新生活模式

永續理念當道,看準循環經濟商機,四位企管系同學從課堂作業出發,成立新創團隊銷售並推廣二手衣物,成功在募資平台達標,引起許多媒體矚目,進而吸引許多合作機會,即將在清明假期間參與瑞典家具廠商市集活動。團隊負責人、企管四楊昌達坦言,創業很不容易,但只要認真投入學習,無論成敗都是寶貴經驗。

平常熙來人往的商學院一樓,30日搖身成為時尚服飾賣場,還推出買三送二促銷。如果不是現場店員說明,第一時間恐怕不會發現所有商品都是「二手衣」。跳脫一般人印象中二手等於回收、廉價的刻板印象,「二拾衫」團隊期待透過用心對待每一件衣服的態度,讓更多人看見二手衣新面貌,並逐漸願意選擇新的循環時尚生活模式。

這支團隊成員包括楊昌達、陳萱慧、高岷和譚昊耘,全部都是企管系四年級學生,大三下學期共同選修蔡顯童老師開設「行銷管理專題研討」課程,在課堂作業要求下,展開創業計畫。只是不同於其他同學,學期結束、作業完成就收攤,團隊成員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整體計畫要朝著長期執行的目標前進,不光只有概念發想,更要實際進入市場,進而能真正發展出商業運轉。

「去年成功募得百萬,心就比較安定了。」楊昌達解釋,「二拾衫」主要運作流程是收集賣家割愛的衣物,消毒整燙處理後,透過平量、棚拍後標價上架,消費者下單購買後,再依一定比例回饋提供衣物的賣家。相較一般拍賣平台,所有衣服不只經過重新整理,還用心加上許多行銷創意,提高二手衣物價值。看似容易,但其中包括物流、消毒、拍攝、上架...每一階段都需要大量成本。能夠獲得超過千人支持贊助,對團隊是極大的鼓勵。

建立更有質感的二手衣流通管道,整體理念來自楊昌達,實際行銷計畫則由陳萱慧執行。為了營造符合目標定位的溝通管道,她花了許多心力爬文,觀察市場上各類型服裝網站平台,再嘗試摸索各種表達方式。一切從零開始,短短不到一年,現在團隊的臉書粉絲專頁已經吸引破萬人按讚,平台網站每天也有許多人瀏覽、互動,雖然忙,卻也充滿成就感。

點選進入「二拾衫」的網站,映入眼簾最吸睛的是一張張模特兒身著待售衣物的實拍照片。陳萱慧透露,堅持所有衣物都經過棚拍,可讓團隊吃足苦頭。為了節省成本,所有模特兒都由團隊中三位女生輪流上場,不只要接連換裝、包括妝容、姿勢、表情...通通都有嚴格的學問,「一開始覺得很新鮮,但一天要拍十個小時,真的是很大的挑戰!」

然而除了這些「苦工」,新創團隊如何打開知名度、開拓市場、甚至創造異業聯盟機會,更是極大的難關。回顧團隊草創時期,楊昌達帶著滿滿熱誠尋覓合作對象,卻深深體會「都是很強硬的碰撞」。投遞自我介紹信函沒有下文還算仁慈,許多商家更直接質疑團隊的能力、嫌棄網路聲量不足...儘管知道這是所有新創團隊必經的困境,但反擊力道之強,還是超過他的想像。

而實際投身經營,也讓他們真實感受所有商場上的現實。楊昌達舉例,募得百萬資金後,團隊租了辦公室作為庫存空間,但很快就發現支出過大,只能趕緊回到學校找老師求救。目前團隊在商學院支持下,借用校園一角作為基地,只是長期要如何永續操作,還需要更多研議。

「我們的目標是六月畢業前能達到損益平衡!」決定創業以來,楊昌達感謝一路許多貴人的協助。最感謝的是商學院老師們的指導,不光提供各種專業背景學識,還協助引入許多在職班同學或校友資源,幫助團隊能夠更快走入社會。而經過過去這段時間努力耕耘,現在團隊也逐漸獲得相關產業品牌的重視,紛紛上門邀請參與各種市集或社群活動,大大提升曝光與好感度。

從旁看著團隊摸索成長,副校長、企管系教授吳泰熙肯定同學們不舍晝夜的努力,也積極分享「二拾衫」的故事,期待啟發更多有意投入創新創業的同學勇於踏出步伐。而在師長們的鼓勵下,團隊現在也正申請教育部創業計畫,希望不只能獲得更多資源,更能為校爭光。

「能在大學中得到免費的學習機會是很寶貴的事!」為了控制成本,楊昌達說,目前團隊四位成員每天不支薪、長工時投入工作,就是希望能夠更多學習、更快累積經驗。幸而所有成員的家人都很支持,讓他們能更放心放手朝理想前進,「當然我們希望損益平衡的時候也能開始領薪水,這樣才是長久經營之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