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領航學校 第八任校長候選人發表治校理念

國立臺北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24日舉辦第八任校長候選人治校理念發表會,兩位候選人分別闡述自己的校務規劃願景與抱負,並接受現場聽眾詢答。結束發表會後,遴委會訂4月13日舉行編制內專任教師行使同意權投票。

治校理念發表會依照候選人號次依序進行,一號候選人、現任校長李承嘉以「立足雙北 如鳶高飛」為主題,回顧學校發展歷史,以國家高等教育政策為指引,依循學校中長程發展計畫和校務治理延續性,提出八項治校理念和52項執行策略。

這八項理念包括:落實學位加值,強化招生專業;追求學術卓越,形塑品牌特色;深化國際交流,拓展全球視野;落實全人教育,善盡社會責任;建設雙北校區,開創永續新局;致力鏈結盟友,營造創新氛圍;厚植校友情誼,共隆聲望傳承;以及調節校務運作,優化行政效能。

身為現任校長,李承嘉提出自己過去任內實踐的15項硬體建設成果與包括推動跨領域、AI與程式課程列為畢業門檻等15項軟實力提升成果,強調在硬體工程大致到位下,未來方向將著重「軟實力提升及制度調整為主,硬體建設為輔」,尤其要著重落實學位加值、追求學術卓越並深化國際交流。

他進一步說明,自己治校有四大關鍵字:跨域、科技、永續和良善。其中跨域和科技,主要以著重學生能具備跨界專業核心能力和科技素養,而除了學生本身之外,學校包括教學研究、行政管理也都需要與科技結合,至於永續則涵括財務、校園環境、品牌定位和行政等面向永續,相信在「有善心,才有善治」以及「做好事,最對的事」的堅持下,集合所有有能力、肯投入的人才,定能提高學校競爭力並傳承典範。

二號候選人、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黃朝盟同樣從過去優良校史出發,但更憂心近年在各項國內外大學競爭下,無論學校排名或各系所師生召募情形都出現警訊,呼籲應該重新思考學校的定位,積極優化整體教學品質,提升學術和產學績效,擴展國際交流,打造「跨雙北的全國頂尖法商大學」。

明確定位同時,黃朝盟也提出多項提出學校排名策略,包括成立排名推動工作辦公室、結合校友資源成立新創中心與基地,還要建置論文與產學溫度計、激勵教師發展跨領域的特色研究、更積極爭取政府公告大型跨領域研究計畫。此外,他也將透過縮短學期週數、設立專責導師制度、調整行政部門服務宗旨等方式提升師生校園生活經驗,營造以校共榮的共同環境。

同樣與排名有關,在升級國際地位和能見度上,他認為應該積極與系所合作,聘任國際師資並提供系所國際化專款,從增加國際師生與精進國際研究合作兩大面向著手,塑造師生國際化的校園環境。而在因應未來時代需求上,則要規劃設立大學不分系學程、跨院特色領域學分學程等創新學程和新型教學方法,提升整體教學品質。

校務治理方面,黃朝盟強調提升校園民主、落實大學良善治理,希望透過各項制度改革與資源責任授權,確立行政體系服務學術發展的價值,帶動校園更民主開放,「不是一個人往前走一百步,而是全體教職員生往前走一步。」

治校理念發表之外,兩位候選人也接受現場師生提問,其中兩人對於臺北校區經營發展理念差異最受矚目。李承嘉認為,臺北大學目前最缺乏是長期穩定淨收入,而臺北校區BOT不僅可促進資產活化,更可直接挹注校務基金收入,不宜因投資來源是大企業而帶有偏見看待;不過黃朝盟質疑,企業入主臺北校區,將導致學校失去自己校地的主控權,形同臺北大學沒有臺北校區,由學校規劃經營,運用經營策略,更能活化資產價值,大幅增加推廣營收,讓全校師生共享利益。

至於學校特色營造方向上,李承嘉希望促成「一院一特色、一系一強項」,除了強化法商時期領域強項,更結合在地技術資源和歷史文化,進一步成就多元發展;黃朝盟則解釋,自己雖然提出「法商專業大學」形象,但實質強調是以法商為主軸,鼓勵跨學院整合形成特色,借力促成院系所轉型,形成更具數位競爭力的大學。

這場治校理念發表會全程開放師生自由參與,會後也可以至臺北大學校長遴選專區觀看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