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於2016至2020年間,先後獲得教育部補助執行USR與UFO計畫,期間積極推動「青銀共學」以落實「世代共融」,並與美國高齡學學會的理念及國際「年齡友善校園」的潮流呼應。累積多年的實踐與實驗成果,在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的彙整編輯之下,近日正式集結成「邁向超高齡的社會科學教育探索」一書,與各界分享社會科學對於因應超高齡社會可能的教學創新。
「邁向超高齡的社會科學教育探索」一書共十章計335頁,是臺北大學社科院四年來的第七冊專書,章節內容包括前言、超高齡社會與世代共融、社科院前瞻人才培育計畫、在地高齡調查成果、高齡跨域平台成果、高齡實驗教學成果、高齡知能研習成果、在地老化實踐成果、高齡立法專題成果、以及結語等。該書主要記錄了北大社科院UFO(前瞻人才培育)計畫的實驗成果,並結合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中對於高齡者的實踐成果所成。
社科院曾於2019年承接教育部UFO計畫,該計畫重點在培養社會科學學生具備前瞻能力以因應未來社會之變革,鑒於臺灣社會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在少子化的前提下,未來的職場環境、工作內容,將與高齡議題息息相關,為使學子們提早準備未來超高齡社會,UFO計畫乃與USR計畫聚焦「青銀共學,世代共融」,探索青銀共學、青銀共餐、青銀共植等世代協力方案,以增進學生在校園中面對老化與因應高齡化的就業能力。
過去許多報章媒體在討論臺灣高齡化議題時,多聚焦在長照醫療領域,但計畫團隊反思社會科學的本質,並在參考國際作法後,確信社會科學能為超高齡化社會貢獻之處,就是展現對於高齡世代的「人文社會關懷」,而不再強調長照與醫療面向,因此發想了許多創新的方案與行動,用以回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未來「超高齡」勢不可擋,而高等教育勢必要回應高齡化的議題,如何促使大學生與高齡世代互動、學習、甚至協力合作,以至於對人生與職涯帶來意義和幫助,本書呈現計畫團隊認真的反思,並期待「青銀共學,世代共融」能夠在高等教育中開花結果,共同打造世代共融的校園與社會環境。
訊息
GENERAL.
社科院UFO成果出版-「邁向超高齡的社會科學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