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看見需求活用所學 數位行銷學程畢展精彩

東西不見了?不久之後,試試由數位行銷學程學生李杰茗設計的「失物通」公益App,或許就有機會能更快找回心愛的物品!活用所學解決生活周遭的問題和需求,數位行銷進修學士學位學程16日舉行第三屆畢業成果展,從App開發到各種商業服務模式,12組專案作品搭配專業論壇,引領大家看見數位行銷新趨勢。

每個人多少都有丟失東西的經驗,根據統計,單以臺北捷運公司為例,每年光管理遺失物費用高達1200萬元,甚至還要購置900萬元機器手臂協助處理。藉由串接公部門和各大公共場域遺失物開放資料,李杰茗醞釀開發「失物通」公益App,只要上傳遺失物資訊,就有機會自動比對,協助找尋遺失物品。除此之外,還提供失物媒合與專業法普提醒,協助拾獲人和失主有效溝通,避免衍生法律爭議。

李杰茗表示,自己曾有多次撿拾他人遺失物的經驗,然而送交至警政機關後,發現處理做法並不一致,各招領單位也不統一,讓她開始關注遺失物流向與管理等議題,決心運用所學設計簡便好用的資訊系統,統合現行各系統,並開放公益免費使用,幫助更多人都能找回失物。

這套系統串聯超過20項模組,無論拾獲物品或丟失物品,都可以進入平台公告,經系統比對後,如果成功尋獲,拾獲人或遺失人可以約定報酬並提供雙方契約證明;如果一時沒能尋獲,也可由失主決定是否提供懸賞號召更多人協助。相較過往被動資訊登錄,「失物通App」整合多項技術,目前正申請新型專利,長期則待相關技術更成熟,預計邀集更多人共同參與推廣。

「失物通App」之外,畢業展總召黃復亨介紹,本次展示專案包括自創品牌行銷、服務性App開發、以及創新商業服務模式建立或自媒體行銷實作,也有多組同學選擇運用數位行銷手法,協助廠商提升銷售業績,內容多元,充分展現同學們過去將近四年學習成果。

像是陳莉甯從自身經驗出發,成立以年輕女性初學登山者為對象的品牌,初期推廣正確登山觀念、分享登山樂趣,進而行銷推薦登山裝備與服飾;何若慈、張伃萱、張雅涵和馮湘芸四位女生則共同製播「夜忙症候群」Podcast,從夜校生角度探討社會議題,傳播另類個性化內容,開播至今每集平均下載次數超過80次,還吸引了來自美國的忠實聽眾,

同樣從興趣著手,黃重愷設立個人工作室,和其他同學共同透過網路介紹海水魚飼育知識並銷售海水魚,不同於其他商品,如何藉由網路與物流讓活生生的魚隻能順利健康送交消費者,步步都是考驗,但靠著逐漸打出口碑,已經順利完成數筆交易。家中開設咖啡店的李冠霆則活用課堂所學,另外設立網路咖啡品牌,短短時間內也逐漸為人所知。

主任李孟峰表示,因應數位化浪潮,數位行銷學程自104學年設立以來,發展重點就是積極與業界合作,推動國內產業行銷數位化,歷經五年多經營,從同學們的表現,已經可以看出教學成效。

畢業成果展之外,學程16日也舉辦數位行銷論壇,邀請臺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暢談「後疫情時代的數位商機」。他提到,儘管受到疫情影響,從個人生活型態到整體商業模式都在改變,但在數位科技協助下,整體經濟沒有衰退,特別臺灣過去一年四季仍然都在正成長。迎接數位變革時代,除了掌握數據動態調整數位行銷模式,更要掌握新興趨勢與消費者生活模式,發揮創意並發展策略。

論壇同時邀請凱絡媒體商務長陳顯立、阿物股份有限公司行銷分析師吳育安、穿越數位行銷公司總經理郭昀溱分別探討疫情過後數位行銷未來的趨勢、以及如何因應市場變化取得產業競爭先機,協助提升學生的職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