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USR生命力藝廊青銀篇開幕

社科院「生命力藝廊-青銀篇」9日在社科院大廳揭幕,34位參與橘子讀書會的在地長輩共同參與,看到自己的攝影作品被陳列在社科院中,都覺得十分開心。此次展示作品都出自歷史系兼任教師辛法春108年「應用史學:服務學習與實踐」課程,其中包括11幅長者作品和25幅學生作品,特別的是,所有作品並不標示作者姓名,期待欣賞者能以中立角度看待所有作品,不因作者年齡差距產生差別評價。

落實青銀共學理念,「應用史學:服務學習與實踐」課程由辛法春老師邀請基隆武崙國小教師薛丞堯到班指導長者學習攝影,並與大學生共同創作,課程結束時曾在圖書館舉辦「容顏與汗水」成果展,後來在社科院UFO計畫主持人曾敏傑邀請下,徵得所有攝影者同意,在社科院一樓廊道布置「生命力藝廊-青銀篇」並常設展出。

「哇!原來我的作品都展示在這裡呀!」重回社科院,看見自己的作品,當年參與課程的長者學員都很興奮,而同學重逢之外,社科院也邀請薛丞堯老師再度回到學校,並為長者們講授「人物攝影賞析與實務」美學課程。不同於過往以靜態建築、風景為題,人文動態攝影難度更高,只見長者們認真記下滿滿筆記,希望能持續拍出更好的畫面。

薛丞堯表示,要拍出自己喜歡且滿意的作品,可能需要等待天時、地利、人和,除了拍很多次,也需要使用走向確認、視角調整、大小縮放以及多年累積的各種經驗,此外提醒,「不想要拍什麼,比想要拍什麼更重要」,必須「去蕪存菁」才能明確訴說照片中心的故事。叮嚀學員們,拍照好似人生一般,若是什麼都想要,就失去了目的與方向。

社科院今年3月18日在社科院一樓建置完成「生命力藝廊─罕見篇」,永久展示罕病病友畫作與生命故事,此次再度推出「青銀篇」,社科院強調,透過這些作品陳列,目標傳達「老人比我們所想的還要健康」,也希望讓大家能換個角度調整對「老弱婦孺」等於弱勢的觀念,藉此激勵年輕學生重新反思對「老人」的看法,進而培養人文關懷的能力,達成社科院USR計畫「青銀共學、世代共融」的核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