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賞遊新莊海山頭 臺北大學偕同社區走路探源

儘管天空不時飄著細雨,卻不影響超過三百位參與者的興致。在海山學研究中心和在地文史工作者、學校共同合作下,2020大三鶯走路節17日順利舉行。所有大小朋友在事先培訓導覽員分組帶領下,難得以步行方式深入巷弄間,探索一磚一瓦間的故事,即使歷經14公里路途難免疲累,卻都大呼值得,許願明年還要參加!

秉持深耕在地、研究在地、服務在地、推廣在地的宗旨,海山學研究中心在教育部USR萌芽型計畫「環抱海山‧深耕三峽:北大文化城的創生與活化」支持下,持續舉辦走路節活動,廣邀社區民眾共同以「走讀」方式,深入體認社區文化,進而推動地方文化保存、傳承歷史記憶,同時活絡學校與社區的互動。

海山學研究中心主任洪健榮表示,今年適逢臺北大學在三峽揭牌廿年,同時也是北大特區廿年,為了追本溯源,因此路線規劃從大漢溪流域下游的海山頭(海山口),也就是今日新莊地區出發。在導覽員帶領下,所有參與成員先參觀包括慈祐宮、武聖廟等宗教中心,也進入挑水巷、米市巷等史蹟景點,感受清代前期「北臺第一街」的繁華,再沿大漢溪畔走回三峽,喚起民眾共同重視河川濕地保護。

而在「走路」之外,活動也從暑假開始,陸續安排九場前導覽解說員培訓和文化講座,凝聚更多社區民眾對自己生活場域的關懷。洪健榮很感動,系列活動不僅場場吸引滿堂聽眾,還有許多在地人士願意共同編寫活動導覽手冊,「不是只有歷史學者的研究,而是齊力完成的成果,更能建立大家對在地文化的認同感。」

為了發展與地方結合的在地課程,北大高中近年密切與海山學研究中心合作,今年更大力推動各學科老師共同參與走路節。歷史教師、北大高中圖書館主任朱肇維親自先探勘路線並預備導覽內容,帶著其他老師們走訪新莊老街,目標明年可以帶著更多學生一同走出教室,展開更真實的學習。

「我們一直很希望能與社區連結,非常謝謝臺北大學提供這個機會!」朱肇維透露,北大高中有些學生雖然住在三峽,但卻對傳統茶產業一無所知,甚至也沒看過藍染,藉由與海山學研究中心合作,牽起學校和社區的網絡,同時激發各學科老師們發展在地課程的潛能。「疫情阻礙大家出國,卻正好提供深度認識在地的契機。」

跟著爸爸從預走到正式活動,同樣路線走了兩遍,朱主任小四的兒子嘴裡喊著很累,但也開心透過走路節能認識其他新朋友,一路跑跑跳跳,不知不覺就完成旅程。

同樣跟著爸爸媽媽,六歲的「莎拉」儘管中途一度哭喊,還是靠著雙腳完成全程,讓父母親覺得好驕傲。「莎拉媽媽」說,搬到三峽三年多,過去都不知道在地蘊含這麼多豐富的文化資產,歷經這次走路節,看著女兒堅持往前走,激勵她和先生不要放棄,「覺得我們全家一起長大了!」而「莎拉爸爸」也許願,明年不但要繼續參加,還要號召更多朋友一起來,慢慢深入認識在地。

從報紙上看到走路節訊息,即使女兒臨陣脫逃,家住三重、77歲的簡伯伯還是隻身以行動共襄盛舉。平常就很愛爬山運動的他,認為14公里只是「小case」,反而還嫌棄有些夥伴沒能跟上。他說,自己過去常到新莊一帶,但搭車經過都不會仔細了解,肯定活動結合文史導覽更別具意義。

「大家好厲害!你們的速度比急行軍還快哩!」站在終點等候,校長李承嘉讚許所有參與者精神可嘉,更感謝大家對走路節的支持。校長提到,藉由走路節,臺北大學希望與更多人分享歷史知識,而學校還有許多不同類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活動,歡迎各年齡層民眾都能多到臺北大學校園走一走。

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執行長林俊佑也預告,臺北大學正預備在行政大樓地下空間設置基地,作為大學與社區更緊密結合的開放空間,邀請所有民眾常常進入校園,「大學就是要服務大家的,我們永遠歡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