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首頁訊息
展望臺北大學新貌 雙校區軟硬體將全面升級

促進更多師生了解學校發展藍圖、廣納各方對未來的想法建議,總務處30日舉辦「臺北大學校園建設說明會」,總務長林恭正說明過去五年各項建設成果,同時報告正在規劃各項新建與環境改善工程。他強調,學校各項作為都以提升教學研究和校園生活為前提,將在符合政府規範下逐步實踐。

回顧過去五年,包括綜合體育館與活動中心、崇越館、懷德居木師基地、音律電機資訊大樓、心湖櫻花步道等工程陸續完工,二期宿舍、心湖會館也將在今年內完成,不單師生在三峽校區得以享受更完善的學習與生活設施,社區居民也能明顯看見學校的改變。至於臺北校區,歷經多年努力,在推動BOT資產活化進度上,也已經逐漸看見曙光。

林恭正說明,目前建國校區已有廠商投標,等待教育部審查中;民生校區部分,相關人員正根據蒐集民間投資人建議重新研議整體規劃;而合江校區部分宿舍基地案,儘管還在初步構想階段,但因為整體投資規模較小,相對廠商意願較高,樂觀預計後續行政流程可在兩年內完成。

他解釋,政府之所以開放鼓勵BOT(Build–operate–transfer;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除了緩解政府財源不足困境,更希望引進私部門創新能量與執行效率,以創造政府與民間投資廠商雙贏。因為適用《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因此在促參範圍內,不必然適用《政府採購法》多家投標競標等規範,只要有廠商願意投標,經教育部核准後,即可進一步議約。

針對師生關心建國校區執行BOT後的助益,林恭正說明,依據投標說明,得標確定廠商簽約後,就必須支付第一期開發權利金2.5億,後續兩年興建期間,也將再分期繳納總金額2.5億。另外,完工營運期間,廠商還將依據營業收入、土地收入等項目繳交營運權利金,目前試算一年約可收取4600萬元,成為學校未來五十年內穩定的收入來源。

不僅如此,新建工程完工後,廠商必須無償提供學校500坪使用空間、並與學校簽訂產學合作與研究計畫,加上其他回饋方案,更可提升學校產業研發能量。

至於建國校區BOT上路後帶入的財務收入將如何分配?林恭正說,依據現行規劃,先期獲得的開發權利金,主要將作為學校各校區硬體改善之用;至於完工後每年收取營運權利金,則用於提升教學研究品質、推廣國際化等軟體,目標透過BOT引入更多資源,全面促進臺北大學雙校區軟硬體升級。

他進一步預告,以硬體建設來說,總務處已經依據「時間性」和「重要性」排定各項工程順序,像是因應建國校區現有館舍拆除後,推廣教育組必須搬遷至自強大樓,自強大樓整修就是具時間性的工程。至於重要性部分,儘管民生校區教學大樓並不列入三項BOT案範圍,但教學大樓作為臺北校區主要上課地點,包括空調、教室e化設備更新等,也都必須優先改善。

三峽校區方面,在各項重大建設完工後,總務處也持續依據師生需求與教育趨勢,提出各項空間改造方案。包括行政大樓地下室將改設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USR HUB)、商學院地下室餐廳設置多元學習空間,商學院原四樓圖書館空間整建校級研究中心聯合空間。林恭正指出,這些新空間都將以開放共享為主,期待提供師生更自由激盪創意與討論的環境。

建設最需要資金後援,對於部分師生擔心學校現金流量不足,林恭正引數據統計,近年學校資產使用與權利金收入逐年成長,帳面上看來現金流量減少,但實質是因應會計規範要求將一年內到期的定存改列流動金融資產。整體來說,近年學校現金不減反增,加上後續BOT收入挹注,師生可以安心。

這場說明會吸引關心學校發展的學生與職員參與,其中有學生提出,依照目前臺北大學學科特性,好奇建國校區如何作為「產業研發中心」?副校長吳泰熙回應,產業研發並非工業、製造業或科技產業專屬,以金融產業而言,因應企業社會責任、永續投資、金融科技等新議題,同樣需要研發,目前臺北大學與產業已有緊密合作計畫,後續仍有更多深化拓展的機會。

欣喜看見學校未來發展藍圖,學生會肯定總務處的努力,但提醒心湖會館餐飲廠商可能帶來汙染問題、現有宿舍哨旁機車停車空間待改善等,期待後續能多方考量。對此,林恭正感謝同學們提供各項建議,承諾都將納入計畫,也歡迎更多師生都能隨時與總務處聯繫,共同擘劃臺北大學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