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社科院USR計畫發行《大學城報》試刊號近日出刊,首刷2000份紙本已於社團博覽會發放,同時擺放各學院大廳供自由取閱,並寄送在地159個社區管理委員會,希望協助社區居民更認識臺北大學與USR計畫。未來預計朝季刊方式發行,期望凝聚「臺北大學城」社區意識。
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社科院USR計畫2020上半年將執行重點由舉辦活動轉向網路化、書面化、與報導化調整,首次嘗試發行《大學城報》,期待作為臺北大學與在地社區間的橋梁,並透過電子報於網路平台流通,以加速大學和社區間資訊的流通。
試刊號有三家社區店家接受《大學城報》訪問,報刊也置放於受訪的「PAPER PLANE紙飛機餐酒運動吧」、「一碗幸福好滋味-幸將手作坊」和「ELSA CAFÉ」供居民自由拿取。
試刊號《大學城報》內容包含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的理念介紹、大學與社區的交集、銀髮天地、大偵探小調查四大部分。其中USR計畫理念介紹方面,主要說明何謂USR?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在做些什麼?「大學城」是什麼?目標建立不了解、甚至從未聽過USR計畫的讀者初步認識。大學與社區的交集則分享大學與社區共同參與的活動,介紹過去舉辦的「看見北大之美攝影比賽」,透過《大學城報》將此友善共融的理念,呈現給讀者。
高齡者是社科院USR計畫所關注的對象,因此「銀髮天地」中介紹適合高齡者的「北歐式健走」運動,透過健走杖的輔助,可減低下肢的負擔,同時提升運動效果,同時分享臺北大學校園作為北歐式健走理想空間資訊。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社工系教授曾敏傑還現身說法,表示自己與臺北大學傑出校友丁桐源學習北歐式健走兩年,親自體驗運動健康,也鼓勵讀者們換上運動服、運動鞋,到臺北大學校園健走。
至於「大偵探小調查」則由社科院USR志工團成員們化身特派員,訪問北大特區中的商家、居民、學生,探索店家選擇在北大特區開店的原因、對於臺北大學及北大特區的觀察與看法、以及店家對大學與社區間互動的期待,期待從日常生活中的議題,增加社區與學生間的認識與交流,也讓讀者能以多元的角度認識北大特區。
今年社科院萌芽型USR計畫著重大學與社區關係模式的探索,將關注的對象從身障、高齡、婦幼、原住民等弱勢族群,擴大至與學校緊鄰之「北大特區」六萬社區人口,以推動大學與在地社區的永續關係模式,朝向「臺北大學城」的目標前進。為了達成這項目標,因此在過去網站、群組、DM、專書之外,新增編印《大學城報》,透過學生參與採訪報導在地,讓師生與社區居民更具社區意識,一起為大學城努力。
社科院USR計畫至今已出版六本專書,包括《鳶山下的社會實踐》四冊、《鳶山下的實踐發想》以及《鳶山下的學生敘事》,記錄計畫執行的成果,辦公室近日也將這些專書寄送在地社區管委會,讓在地居民可以更了解大學社會責任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