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8日辦理第17場校園友善接待系列活動,邀請罕見疾病基金會病童及家長共80人,於早上參與「生命力藝廊開幕」,展示31件罕病兒童北大寫生的畫作後,並於下午一時半於電資院萬榮講堂,欣賞「父親節音樂會」,由視障樂團-「Life爵士樂團」擔綱演出,一起用音樂歡度父親佳節。
2018年10月20日,社科院、金站獅子會、罕病基金會合辦「畫我北大 愛不罕見」校園寫生,邀請繪畫班98位兒童及家長來校作畫,而藝廊中的畫作正是當日活動中的作品,每一幅畫配上作者自述及患病的心路歷程,長期展示於社科大樓的廊道,讓學生們在欣賞病友的作品及生命故事後,能對於身心障礙者有更深入的認識,以落實人文關懷、推展生命教育、並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
「這是哪裡?」、「臺北大學創辦於那一年?」「臺北大學的前身叫做甚麼學校?」…,心靈繪畫班的王蓮曄老師一連串的考問小朋友,也讓大家浮現兩年前在臺北大學校慶時寫生的印象。她表示,「很榮幸能將我們的畫作展示在臺灣教育的高等學府,尤其還能在學校中長期展示…」。
罕病基金會表示,心靈繪畫班創立於2003年,在王蓮曄及白景文老師的指導下,以藝術撫慰病友,在創作中沉澱自我,轉化成鼓舞人心的生命力畫作,而背後最偉大的支持者,則是病童們的家長。開幕時,基金會陳冠如執行長也特別安排了感恩父親儀式,由孩子們的手獻上巧克力給現場的所有爸爸,帶領病童們大聲齊說「爸爸我愛您!」,讓病童們學習表達愛意。
儘管有些病童相當靦腆,只能小聲害羞說出對父母親的愛;有些則勇於表達,除了大聲講出愛的話語,更主動地給爸爸媽媽擁抱。只見爸爸媽媽們不約而都露出溫暖微笑。
「現在你認識罕病的成員了」,社科院表示,透過接觸,可在生命與生命之間建立橋樑,在教學與實踐中尋找對話,可從中消除歧視、尊重差異、並且尋求改變。同時預告,未來社科院還將推出「生命力藝廊-青銀篇」,讓青銀世代進行溝通與對話。